歷史劇發燒 還原時空靠禮儀指導
旺報【記者李怡芸╱台北-北京專訪】 以三國故事為背景,日前在大陸播出時已然帶動話題的《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近日在台播出。近年隨著歷史題材的影視劇受到兩岸觀眾青睞,這類劇組裡為畫面設定出美觀且合乎古禮規制的「禮儀指導」一角,也愈來愈受重視。擔任《大軍師司馬懿》系列禮儀指導、史學顧問的吉恩煦便在接受本報專訪時,指出畫面中易被忽略的細節,均是考證古禮、古籍而來。 吉恩煦長期研究儒學與歷史,他指出,禮儀指導的角色,是協助和建議劇組在畫面呈現上均合於時代,不僅道具、陳設上有考據,包括劇中婚、喪禮乃至角色的動作儀態均在禮儀指導所需要考據的範疇,以《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為例,演員吳秀波所飾演的司馬懿拜見曹操時採「九拜」中最隆重的「稽首」之禮,「和別人不同,他採前首低後尾翹,有如龜形的稽首姿勢,突顯出這個人物的韜光養晦。」 站姿、走步不可馬虎 又如各人物的站姿,吉恩煦以賈誼《容經》指出,如曹操等人君者,站姿直挺為「經立」,位極人臣者如荀彧的微磬之姿為「共立」,一般朝臣的磬折之姿為「肅立」,而始終低調躬身的司馬懿則多為「卑立」,又如劇中司馬懿往往小步疾行,即是以《容經》中所指,在尊長面前應「趨進」的方式在丞相府內行走。 司馬懿因「鷹眼狼顧」之相而被曹操評價為「非人臣也」,吉恩煦解析,這一幕前、後,則可見司馬懿由畫面左側,東面之位上場,這在《禮記》中為主人之位,意味著司馬懿把自己視為主人之屬,作為對比;相對應於劇中楊修則是由東側之位上場,把自己視為平起平坐的客人,有「分庭抗禮」的意思,也預示著兩人不同的下場。 戲劇帶動古禮風潮 畫面中的動作、走位,各依古禮設計,道具、儀式更是需要謹小慎微,如劇中經常特寫的圍棋,其實與今日的棋盤、棋譜就有所不同。吉恩煦指出,今日的棋制是受日本影響而變化,中國古代圍棋為座子制,即開局前放兩黑兩白於對角星位置上;且魏晉時期流行的棋盤是17道,與今日的19道亦不同。 劇中,作揖是常見的畫面,一般可見男子以左手在前右手在後交疊作揖,但在曹操喪期,大臣之間相互行禮時改成了右手在前,是依《禮記集解》所載,「凡拜,男尚左手。凶事則尚右手,反吉也。」婦人則恰相反。 吉恩煦表示,透過影視劇作為歷史文化研究的實踐場,其實在日本的大河劇亦可見到,而近年華人的歷史劇熱,確實也帶動了一些民間研究與愛好,一些婚禮、家族祭祀也漸漸採用古禮,藉著溝通學術與娛樂界,也讓中華傳統文化更貼近當代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