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建築鹿港十宜樓修復竣工 開放公眾參訪辦展

(中央社記者蕭博陽彰化縣9日電)歷經2年多,斥資新台幣4500萬元,請來傳統匠師還原建築風貌,歷史建築鹿港十宜樓修復工程今天正式竣工,這處私有老建築將提供公眾作為參訪、展覽等場所,再添鹿港深度景點。

彰化縣政府推動文化資產修復,歷史建築鹿港十宜樓修復工程民國109年開工,今年5月修復完成。下午辦理竣工典禮,彰化縣長王惠美、文化部文化資產局長陳濟民、十宜樓所有權人代表陳澤昭及多名在地藝師、文資保存者出席,現場展出十宜樓經典文物影像。

王惠美致詞表示,鹿港十宜樓是早期文人雅士交流場所,屬私有老建築,縣府90年公告登錄為歷史建築,修復工程總經費4500萬元,感謝文資局補助3375萬元,縣府編列配合款900萬元,所有權人自籌225萬元,同時感謝所有權人同意提供作為參訪、交流、展覽場所。

王惠美說,修復工程包含建築本體、天井景觀、整體木作、牆體、結構補強、蟲蟻防治、機電消防設備等,讓百年傳統閩式建築得以重現風華;縣府積極將鹿港打造為新、舊共榮文化城鎮,除推動文資修復,也修繕歷史建築,盼透過各項整修吸引更多人來訪鹿港。

屋主代表陳澤昭醫師說,十宜樓歷經地震、風雨摧殘,縣長王惠美從擔任鹿港鎮長、立委到縣長,多次關心如何整建,也感謝彰化縣文化局、鹿港鎮長許志宏、民代、仕紳關心進度,及鹿港出生的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從旁幫助,更感謝家族同意作為公眾景點之用。

陳濟民致詞說,十宜樓清朝是文人雅士聚集之處,感謝民進黨立法委員陳秀寳支持文化部預算補助彰化縣政府,更感謝傳統匠師修復呈現建築物靈魂;許志宏表示,每間老建築都有故事,透過修復地方各文化資產、歷史建築,讓鹿港有更多景點重現早年風華。

依文化局資料,十宜樓又稱跑馬樓,是廈郊商行慶昌陳家宅第,建物至今保有清代風貌,為「兩間四進一天井」長條型街屋,是鹿港早期長條型街屋典型之一,室內格局相當完備,施作精美,前有樓井構造、後有天橋,室內樓井、彩繪、木雕裝修精美,頗有詩意。

文化局說明,十宜樓是指「宜琴、宜棋、宜詩、宜酒、宜畫、宜花、宜月、宜博、宜煙、宜茶」;另外,鹿港竹枝詞曾提及「九曲巷中風不到,十宜樓上士閒吟」,說明十宜樓是昔日騷人墨客吟詩作對聚會空間。

文化局表示,文化資產是見證先民的科學與藝術結晶,文化資產保存技術是古蹟修復重要環節,十宜樓修復工程特別請來大、小木作匠師楊明和,及泥作、瓦作匠師黃盈盛、油漆彩繪匠師鄒明宗,透過傳統匠師職人精神,賦予老建築新生命。(編輯:孫承武)111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