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22年 彰化縣農地重金屬污染整治完成

記者張溎壕/彰化報導

環保犯罪案件的查緝及環境復原是一場艱辛的持久戰,彰化縣政府今(16)日舉辦彰化縣重金屬污染整治成果發表,彰化縣長王惠美說,彰化縣歷經22年投入超過16億餘元經費及2萬人次,運用「汙染整治工法」移除土壤中的汙染物,並定期針對農地土壤品質監測,農地汙染已經全數整治完成。

王惠美指出,在1970年代,臺灣經濟起飛,中小企業蓬勃發展,不少工廠設立在農地旁邊,因工廠直接或間接排放含重金屬廢水,造成農地土壤重金屬汙染。當時的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未能同步,不少業者貪圖方便,未經適當處理便將廢水排放到農田,導致大規模的土壤污染。

彰化縣的農地受汙染面積曾高達633公頃,其中最高有330公頃被列管,這不僅影響了農作物的安全性,也引發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和擔憂,王惠美表示,早期家庭即工廠、工廠即家庭的現象,導致農地違章工廠聚落湧現,造成嚴重的環境問題。面對這些歷史共業,政府責無旁貸。

彰化地方檢察署檢察長張曉雯說,彰檢在2013年由高如應、葉建成、鄭智文等3名檢察官辦案時穿著青蛙裝涉水查汙的畫面讓大家印象深刻,也感謝各單位夥伴一起努力查緝危害國土犯罪行為,而回復環境的費用也都是來自納稅人的錢,業者也要付出代價。

環境部環境管理署副署長林左祥表示,過去彰化縣電鍍工廠排放廢水的情況非常嚴重,造成農地汙染, 2013年發現問題的嚴重性,就啟動檢警環結盟,經過發動5波聯合查緝,總共查獲36家電鍍業者非法偷排廢水,大大嚇阻彰化地區電鍍業者的偷排狀況。

彰化縣政府舉辦「彰化縣重金屬汙染整治成果暨全國首件土壤汙染求償上億全清償發表會」,宣示彰化縣在解決土壤重金屬汙染問題上的重大成果。(記者張溎壕攝)

過去彰化縣電鍍工廠排放廢水問題嚴重,政府發動了多次聯合查緝,查獲多家非法排放廢水的電鍍業者(彰化縣政府提供)

過去彰化縣電鍍工廠排放廢水問題嚴重,政府發動了多次聯合查緝,查獲多家非法排放廢水的電鍍業者(彰化縣政府提供)

過去彰化縣電鍍工廠排放廢水問題嚴重,政府發動了多次聯合查緝,查獲多家非法排放廢水的電鍍業者(彰化縣政府提供)

過去彰化縣電鍍工廠排放廢水問題嚴重,政府發動了多次聯合查緝,查獲多家非法排放廢水的電鍍業者(彰化縣政府提供)

過去彰化縣電鍍工廠排放廢水問題嚴重,政府發動了多次聯合查緝,查獲多家非法排放廢水的電鍍業者(彰化縣政府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