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個案最糟的是沒找到直接死在家!」前疾管局長憂:這是防疫漏洞

台灣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嚴峻,近日死亡率大幅增加。前疾管局長張鴻仁在《有話好說》節目中指出,死亡個案可分為3種情況,若病人連找都沒找到就直接死在家裡,代表防疫體系到現在還追不過病毒,建議要擴大篩檢把可能的病人都找出來。

張鴻仁指出,從公共衛生角度來看,要看死亡個案是否為可以被避免而未避免的死亡,這可以檢視系統的漏洞。首先第一種是最糟糕的,就是連找都還沒找到就直接死在家裡,這是防疫體系的漏洞。

張鴻仁表示,第二種就是找到了還來不及收治就死亡,這則是醫療體系資源不足的破洞;第三種就是已經收治了仍死亡,這要看臨床上是否有什麼樣的原因,缺了什麼東西。

張鴻仁認為,如今確診者死亡率高,患者年齡當然是原因之一,通常在比較死亡率時,不會直接比較粗死亡率,會進行年齡調整,把發病年齡層拉平之後再來比較,例如台灣和新加坡比,那新加坡的死亡率就會顯得低得不得了,但因為新加坡都發生在移工,所以當然無法直接進行比較。

若要降低致死率,張鴻仁則說,如果釐清後發現最多的是第三種死亡情況,那就要去解決藥物不足的問題;至於第二種只發生在初期,因為疫情一開始我們有點措手不及,所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才會說要醫院降載,讓症狀比較輕的病人先出院,才能空出這些病房。

張鴻仁直言,第一種死亡情況是最慘的,因為這表示防疫體系到現在還追不過病毒,所以很多人連跟醫療體系接觸的機會都沒有,就已經在家中死亡,因此一定要擴大篩檢,更不用說各縣市還有熱點,要把每個可能的病人都及早找出來,才能走在病毒前面,給病人適當的治療。

張鴻仁說,這三種情況當然每一種都要把缺口補足,補足之後死亡率再去加入計算年齡、慢性病等因素,比起來若和世界各國差不多,那就可以說缺口補足了,但如果死亡率仍高,「那就真的考倒我了」。

更多風傳媒報導
相關報導》 打臉名嘴?遭爆批哥哥陳培哲「為反對而反對」 陳炳輝回應了
相關報導》 「好心肝」不照順序打新冠疫苗?陳時中要查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