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後殺牛祭奠 不如生前雞豬奉養


圖文/黃森松(資深媒體人)
平安!今天分享的是<增廣賢文>書中的幾句話:孝當竭力,非徒養身。愛日以承歡,莫待丁蘭刻木祀。椎牛而祭墓,不如雞豚逮親存!

昨天端午節回美濃祭祖祀先後,許多朋友來訊詢問:客家人端午節用三牲祭祖,閩南人卻只有粽子應景?

歴史的真相是:古代祭祀始祖和遠祖,都是殺牛殺豬宰羊的大三牲,祭祀近祖(來台祖以下)應當如何?

客家人的小三牲是指豬肉全雞和魚(魷魚或罐頭),閩南人則是熟食10碗,祭後食用。端午節只用粽子1串和酒1瓶,祭拜以後也是祖孫共享。有何不同?有何不可?

祭祀文化沒有標準規格,闔族同祭或是一人一家待,公媽隨人栽,意思到了就可以了吧?把握還能相聚相歡的時刻,才是人生苦短的重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