殭屍企業橫行歐洲

工商時報【林國賓】 歐洲經濟雖然已經復甦,但不景氣時期的低利率環境也造成不少嚴重的後遺症,殭屍企業橫行是其中一個,恐讓未來經濟成長有氣無力。 ■Zombie companies haunt Europe's economic recovery. 義大利商Stefanel是一家享譽國際的服飾品牌,其針織外套及羊毛衣深受消費大眾喜愛。 只不過在經濟學家、投資人與銀行家眼中,Stefanel可又是另一種形象:一家名副其實的殭屍企業。 這家公司過去10年有9年呈現虧損,期間還進行多達6次的債務重整,並向債權銀行主張還不出本金只能先付利息,這一切只為了換取讓公司苟延殘喘。 義大利經濟盛極而衰,Stefanel營運跟著走下坡,先是不敵如西班牙快時尚巨頭Zara等對手競爭,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引發的經濟不景氣更是將Stefanel打趴在地。至此這家老字號品牌就淪為要死不活的殭屍企業。 歐洲殭屍企業 愈來愈多 然而,Stefanel並不孤單,因為在歐洲像它一樣的殭屍企業至少有好幾百家,大多數是在南歐,這些公司經常出現虧損,且欠了一屁股債,在債權銀行與大股東持續注資下,才得以續命。 央行官員與經濟學家警告,殭屍企業對經濟的毒害甚深,因為他們會以低於市場行情的價格銷售產品,不僅拖累體質好的企業的營運成長,也壓低物價。 歐洲經濟現在雖說已步上成長的正軌,但這些殭屍企業與因此背負龐大債權的銀行體系,恐壓低整體歐洲的復甦力道。 身兼歐洲央行(ECB)理事的荷蘭央行總裁諾特(Klaas Knot)就直言:「歐洲企業部門殭屍化的現象,以及銀行業面臨的潛在壞帳問題,將是歐洲經濟前景的一大風險。」 依據國際清算銀行的定義,殭屍企業指的是創立至少10年以上的上市公司,且公司全年的利息支出超過稅前獲利。 據國際清算銀行(IBS)最新統計,目前在包括法國、德國、義大利、與西班牙等6個歐元區國家,所有上市公司的殭屍企業比重平均約達1成,較2007年的5.5%增加快1倍。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今年元月公布研究報告預估,義大利與西班牙的殭屍企業比重自2007年以來則爆增2倍。義大利殭屍企業聘用的員工約占全國總勞工的1成,獲取的投資資金比重則達2成。 經濟學家認為,歐洲近幾年生產力之所以下跌,殭屍企業可能是一個重要原因。 生產力下滑 重創經濟 舉例來說,義大利水泥產量2007年達到4,700萬噸的高峰,之後到現在已急凍約6成。根據義大利水泥產業公會的資料,2007年時義大利水泥生產商有29家,但到去年底還有24家。 義大利水泥業就存有許多殭屍企業,義大利水泥控股公司(Cementir Holding)執行長卡塔加隆(Francesco Caltagirone)表示,「許多水泥廠要不是靠吃財務禁藥(financial doping),早就嗚呼哀哉了。」 話說回來,ECB也是歐洲殭屍企業橫行的另一個推手。為刺激經濟成長,ECB近幾年狂推激進貨幣寬鬆政策,不但有大規模的購債方案,基準利率甚至還壓低到負數,超低利率的環境讓經營不善的企業更容易獲得續命的銀行貸款。 德國央行總裁魏德曼(Jens Weidmann)今年9月在演說時援引一份研究報告指出,ECB的購債計畫確實穩住了南歐的銀行體系,但同期間也導致這些銀行大舉貸放給一些體質不佳的企業,然而研究並發現,對整體就業或投資其實並無任何正面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