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20加速量產 數量直追美F-22

旺報【記者林永富╱綜合報導】 中國新聞網30日刊登軍事評論員陳光文撰文指出,中國海空軍擁有大約1700架戰鬥機、攻擊機和轟炸機等作戰飛機,數量規模僅次於美軍的現役戰機。目前雖以二代和三代戰機為主力,隨著四代戰機逐漸量產,到2020年時殲-20的數量將直追美國F-22,註定會是一個劃時代的事件。 據美國《國家利益》雜誌網站28日報導稱,中國海空軍中二代戰機占比為61%,三代戰機占比為38%,而最先進的第四代戰機只占1%。按照中國軍方的戰機劃代規則,現役的殲-7和殲-8以及強-5屬於二代戰機,殲-10、殲-11和殲-15屬於三代機,而殲-20和殲-31則屬於最新的第四代戰機。 若按照美媒所統計的數量1700架,目前中國海空軍中二代戰機的數量約1000架,三代戰機大概有680架,再加上20架四代戰機殲-20,共同構成了中國海空軍全部的空中作戰力量。 擁有先進戰機只是中國空中力量發展的第一步,未來的努力方向可能是加強飛行培訓、完善組織原則,以及發展偵察衛星、空中加油機和預警機、陸基雷達網等基礎支援設施。 若論作戰能力,主力還是第三代戰機,而數量雖少卻是新生作戰力量的殲-20,則代表中國空中力量的未來。 文章分析指出,最先進的殲-20雖然發展起點較晚,但是進展很神速,短短一年內就有20餘架服役並形成初始戰力。正是憑藉殲-20,中國很可能是美國今後50年裡唯一勢均力敵的對手。該機可能是專門為攻擊美國在西太平洋的力量投送能力而設計,是中國的「反介入╱區域拒止」戰略的一部分。 分析認為,數量越來越多的第三代戰機正在構成中國海空力量的骨幹,使中國有信心和能力確保周邊不生戰生亂,而大量戰力倍增,則讓中國海空力量有能力對美日說不。預計隨著第四條生產線的開通,四代戰機殲-20的量產從2017年底開始將會加速,到2020年時將會直追美國F-22的裝備數量,形成一個劃時代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