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通食米毋知米價 台灣糧食7成仰賴進口

台灣仰賴進口糧食的比例高達七成,這些進口糧食包含了小麥,以及作為大宗飼料用的玉米和黃豆。隨著俄烏戰爭與極端氣候的影響,國際糧食與肥料價格不斷升高,對於台灣的糧食供應,將帶來哪些衝擊與影響?而我們31.75%的糧食自給率,會不會也受到波及?面對這場全球性的糧荒危機,我們該如何因應呢?

俄烏戰爭效應,加上氣候變遷衝擊,讓世界糧價持續上揚,依賴大宗進口糧食的台灣,也開始對未來糧食的供給感到憂慮。

台大農藝系名譽教授 郭華仁:「這兩個國家的這一個糧食沒有辦法出口,那麼實際上對我們的第一個直接影響是不大,但是因為他們的這樣子的戰爭,導致全球性這個糧食的高漲。我們70%的這個糧食都是仰賴進口,那所以這個假設萬一某種緣故,沒有辦法進來的話,那等於我們這一個糧食的來源,就受到很大的威脅。」

根據農委會的統計,2019年台灣進口黃豆、小麥、玉米,總量突破9百萬公噸,創下20年來的新高。

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理事主席 彭桂枝:「其實糧食危機會產生,通常不外乎兩個因素,一個是氣候變遷,另外一個因素就是說,國外發生嚴重的這一個地緣政治造成的災害。那你所影響的不只是糧食進口的問題,你可能還包含說你的石油、你的化肥,相關的原料都進不來。」

台灣僅有31.75%的糧食自給率,其中高達92%的耕地面積都是採用慣行農法,高度仰賴化肥與農藥的施灌來生產作物。

台大農藝系名譽教授 郭華仁:「因為以前習慣使用肥料跟農藥,所以土壤都不健康了,將來因為肥料跟農藥是越來越貴嘛,那貴到你不敢買得很多的時候,那土壤又壞掉,農業生產會受到很大的影響,到那個時候呢,不但買不到國外的這個糧食,即使把這個休耕地都拿來種,這個生產力還是很低落啦。」

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理事主席 彭桂枝:「我覺得在對應這一個糧荒的底下,友善農業它確實是一個很好的解方。友善耕作農業的意義是在於說,它跟這個地方的風土是互相符合的,並且它在使用資材上面,它可以多使用本土、比較友善的資材,而不是過度仰賴從國外進口的這些化學肥料。」

台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創社29年來,至今有8萬多名社員,他們透過共同購買的機制,與台灣各地友善契作的農友,維持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

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理事主席 彭桂枝:「友善耕作,其實某種程度它更需要友善的通路來支持它,比方說,跟他談契作面積多少、保收的制度,或者是他在採收出來的格外品,可以幫忙製作銷售,好,那類似像這樣機制,才有辦法讓友善耕作可以做得比較好。」

友善契作的生產量,目前雖然非常有限,卻是我們永續提升糧食自給率的最重要解方。

台大農藝系名譽教授 郭華仁:「現在就開始要做一些準備,要有計畫性的,把這一些種子、這一些資材,還有這一個產銷管道,慢慢地這個建構起來,先把那個計畫做出來以後,等到我們真的需要了,那麼大概就可以比較短時間裡面,就可以全面復耕。」

台灣近年來受到極端氣候影響,強降雨、乾旱、風災、寒害,年年衝擊各地農產作物。

台大農藝系名譽教授 郭華仁:「我們過去的這個好日子已經過去了,將來有可能大家要思考一個新的生活型態,可能馬上就要來到了。」

面對諸多的不可測的因素,我們更要在可以掌控的範圍內盡最大的努力,讓農業能夠永續,因為危機真的迫在眉睫了。

採訪撰稿:楊雅穎

更多 大愛新聞 報導:
衝突.氣候.經濟 全球1.93億人口糧食不安全
陪失智家人走到最後 愛不遺忘入人群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