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月平均有271件學校霸凌通報 AI也會霸凌同學 教育部6月推使用指引

教育部統計校園通報件事,112年有3257件,平均每個月有271件學生霸凌通報;而且AI每個晚上都在變聰明,學生也有可能開始濫用AI工具來霸凌別人,或因為不清楚AI的界線,自己就遭到AI霸凌。

民進黨立委陳秀寶在質詢時引用教育部統計的校園通報件事,111年是1942件,112年則暴增到3257件,成長了快7成。112年平均每個月有271件學生霸凌通報,這種情況不容輕忽,教育部必須想辦法盡快改善。

AI每個晚上都在變聰明,學生也有可能開始濫用AI工具來霸凌別人,或因為不清楚AI的界線,自己就遭到AI霸凌,這些AI運用完全不用任何費用。立委葛如鈞也在立法院現場播放一段AI製成的語音,AI已能完全模仿出他自己的聲音來霸凌別人,未來若是有人使用這些功能,在網路另一端的使用者會被這些化身成身邊家人、朋友的假聲音霸凌。

生為網路原住民的「過曝世代」面臨的霸凌問題,不只出現在「傳統」教育部法令可管轄範圍的改革之外,不少立委質詢時都提到,隨著科技變遷,出現許多新的霸凌樣態,現行的防制措施已有些跟不上。

出身科技領域國民黨立委葛如鈞說,網路、虛擬世界的霸凌和侵犯就值得關注,學生現在做作業就會用到,其中還有12%的學生購買生成式AI製作的學習歷程檔案服務比例最高,可以預見,未來學生使用AI工具的情況會越來越多。

此外,葛如鈞也提醒,美國蘋果蘋果(Apple)公司已宣布Vision Pro將在亞洲發售,教育部應該要關注VR(虛擬實境)可能產生的新型態騷擾,英國一名少女在網路的遊戲分身遭其他玩家性侵,警方介入調查,引起全球關注。他認為,許多兒少都有在遊戲中被跟蹤、騷擾的經驗,虛擬世界的霸凌,仍會造成身心嚴重傷害,但台灣政府的防制機制中,完全沒有提及這些新興的形式。

針對網路霸凌防制作為,教育部長鄭英耀說,教育部將籲請學校加強資訊素養與倫理課程,教導學生如何自我保護及如何正確使用網路,以協助教師了解青少年網路安全、網路法律等現象及所衍生的問題,加強師生相關認知,避免網路霸凌。同時,教育部也會在6月底公布生成式AI使用指引,教導學生正確使用AI。

鄭英耀說,社會快速變遷,許多霸凌樣態出現,與時俱進的教材和課程是必要的,將會滾動式地檢討和修正。法務部檢察司長郭永發表示,網路遊戲如果涉及犯罪行為,可以向法院申請下架。內政部警政署警政監蔡坤益表示,AI生成聲紋、影音,調查偵辦上已有辨識機制。

時代轉變衝擊,由於社會因網路更加全球化,教育現場的挑戰也越來越多。包括電子菸被混入毒品讓青少年成癮、過度沈溺於網路造成的身心傷害,還有幫派直接進入校園「拉小弟」引發的霸凌事件,在在讓教育部法規、師、生都受到衝擊。例如教師如何管理霸凌、通報時間及行政流程是否要涵蓋「工作日」,教育現場處理相關案件人力、諮商師資不足等情形。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今(12)日特別邀請教育部、法務部及內政部警政署專案報告「如何有效防制毒品入侵校園及減少霸凌案件」。

長期關注教育領域媒體親子天下此前就做出問券,針對2008到2013年間出生、現就讀國小五年級到國中九年級的孩子,執行「過曝世代中小學生心理韌性調查」發現校園高達87%的兒少擁有自己的手機、34%學生手機離身時會焦慮,學生並坦言:「遇到困難時,我最先向手機求救」,50%兒少在社群發文時,在意他人是否按讚、留言;39%學生就連滑手機看到朋友的發文,都會感到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