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選舉眷村成「深藍鐵票區」⋯孫瑋芒批「愚忠」直評「國家進步莫大阻力」

 

1949年國共內戰後,當時數百萬名中華民國國軍及其家屬自中國撤退到台灣,為了安置軍眷所形成的居住聚落就稱為「眷村」,國民黨掌權半世紀,每到選舉,眷村都是所謂「藍營鐵票區」,到了前總統李登輝時代,鐵票才開始鬆動。在眷村長大的《放・高論》作家孫瑋芒以「告別眷村」為題發文,他探討記憶中的眷村,直言「黨國教育是從小餵養的毒奶」,愚忠的眷村人群體,至今仍是國家進步的莫大阻力。

孫瑋芒表示,自己在上大學住校才離開眷村,他早年寫的眷村文學有學者研究,應該有資格作為眷村人的代表之一。

 

談到眷村生態,孫瑋芒表示,眷村由父權嚴密統治,兩代關係類似軍人對下屬。黨國教育是從小餵養的毒奶。能夠自覺地排毒,擁抱人權法治的眷村人不多。眷村人喜歡標榜「忠貞」,在我看來是愚忠、黨國不分。

 

孫瑋芒指出,捷克作家卡夫卡把父權夢魘寫得異常深刻。中篇《蛻變》中的父親,苛待變成蟲的兒子。短篇《判決》男主角在父親命令下投河,長篇散文《噢,父親》是對嚴酷父親的告白,因此,孫瑋芒對卡夫卡的作品特別有共鳴。

 

「我從少年時期對抗的父權,有黨國撐腰。愚忠的眷村人群體,至今仍是國家進步的莫大阻力。人際交往,我是以共同價值觀為基礎。眷村人社團一概由深藍霸佔話語權,我一向拒絕參加他們的活動。」孫瑋芒說,作家朱天心寫過眷村文學名篇《想我眷村的兄弟們》,愚忠的眷村人,不是我的兄弟。

 

他表示,信仰民主自由者,四海之內皆兄弟,像是在烈日和豪雨下堅持公民運動的青鳥們,激起了他的攝影熱情,不倦地為他們留影。

 

 

圖片來源:文化部、民視新聞、孫瑋芒臉書

 

原文網址:每到選舉眷村成「深藍鐵票區」⋯孫瑋芒批「愚忠」直評「國家進步莫大阻力」

掌握時事,鎖定放言

更多放言報導
臺南客家藝術節歡樂登場!劇團接力巡演 讓孩子放電
左營眷村子弟挺罷韓! 梁東屏直言「自己是早判斷到他要選總統的人」:從沒首長敲鑼打鼓賣農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