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噸300元還太貴?產業界為何不買單?碳費徵收規則、爭議一次看
環境部今(7)日召開碳費審議委員會議,最終訂出一般費率為每噸新台幣300元,未來採分階段調升,如果排碳大戶有做到自主減量,則會給予優惠費率50或100元,預估2026年開徵後,當年碳費將收取到60億元。
面對環境部訂出碳費費率及自主減量費率,經濟部及工商團體都疾呼對產業傷害。經濟部更指出,雖然台灣有提出優惠費率,但仍高於其他國家,明顯不利於與日本韓國競爭,擔憂對產業傷害更深。
產業界則認為,台灣現在要推動碳費,但是徵收的相關對象卻與歐盟碳邊境管制(CBAM)有差異,因此台灣應該要加速相關整合,或是推動台版CBAM,才能公平競爭。
碳費徵收每噸300元 自主減量 AB費率50或100元
在排碳大戶的數量上,環境部表示,目前全台有4家工廠年排放量1000萬噸以上。其餘國內工廠多數集中在年排放5萬至10萬噸,經過統計有183廠,其次為10萬至100萬噸計178廠。
環境部今天召開碳費費率審議會,環境部表示,綜合考量我國溫室氣體減量現況、排放源類型、溫室氣體排放種類、排放量規模、自主減量情形及減量效果及不同費率對總體經濟(GDP)、物價水準(CPI)及個別產業的衝擊影響等因素,並經充分討論後,多數委員建議我國碳費徵收費率(草案):一般費率為每二氧化碳當量公噸為300元,如果有做到自主減量讓排放量降低,則是可以給予優惠費率B,將減少少100元/公噸CO2e,若進一步選擇國際減碳最高標準之行業別指定目標,其則可適用更優惠的費率A 50元/公噸CO2e。
環境部補充,經過與會的機關代表、民間團體及學者專家委員充分討論後,多數委員建議我國碳費徵收費率(草案)中的一般費率可採先低後高的方式,以300元/公噸CO2e作為起徵費率;至於各界關心的優惠費率B,最後參考日本(約64.7元/公噸CO2e)及新加坡(116.5元/公噸CO2e)的碳稅起徵價格區間,與考量產業層級衝擊影響評估結果(對行業毛利率影響不超過10%以上為原則),建議優惠費率B起徵價格訂為100元/公噸CO2e。
另外,對應國際減碳最高標準行業別指定目標,因其減量幅度約為技術標竿指定目標的2倍,因此建議優惠費率A為50元/公噸CO2e。另就本次會議中,部分委員所提其他費率建議,審議會將視自主減量計畫申請情形及減量規劃,於2025年檢討2026年費率時,一併納入考量。
環境部以每噸碳300元計算,在若完全不減碳、不提自主減量計畫的情境下,1000萬噸就要繳近30億元碳費;而年排放量10萬噸的工廠,1年要繳2250萬元碳費。但若以優惠費率B的100元估算,預估2026年起每年收入約60億元。
碳費300元嚇壞產業 經部:已經有反應過高但委員不接受
有關碳費定價敲定後,經濟部今日表示,現場經濟部代表已有明確表達不同意見,高度希望費率能夠考量台灣產業國際競爭力。特別是應對標日、韓等主要出口競爭國的費率標準,除SBTi標準對一般產業而言是短期難以達標的標準外,優惠費率B訂定100元/每公噸,也明顯較日韓更高,對部分企業也會造成財務衝擊。
由於碳費價格太高,經濟部及產業意見未能被委員會採納表達遺憾,未來也會持續發聲爭取。
碳定價確定 工總提3意見
面對碳費敲定,工總回應,各產業對碳費的負擔能力差異頗大,且景氣循環及產業執行減量措施需成本投入,應讓企業將資金留作低碳轉型投資,碳費費率不應過高。這次建議費率(一般費率每公噸300元,優惠費率A為每公噸50元,優惠費率B每公噸100元)仍然偏高,不利於產業低碳轉型。
工總指出,碳費制度設計不僅影響產業,更應通盤考量對經濟、社會的衝擊,碳費費率偏高,加上基本工資、電費等成本同步調升,對產業形成沉重負擔。政府在最後決策前,應對個別產業的承受能力及物價上漲的影響,做全盤性的評估。
工總說,目前碳費規劃並沒有與台版CBAM同步,沒辦法對國外進口高碳排的產品課稅,無異於鼓勵進口國外高碳排產品,不但傷害台灣相關產業,更無助國內達到淨零碳排的目標。呼籲政府應儘早實施台版CBAM。
更多風傳媒報導
看更多相關新聞
碳費收超過日韓 經濟部:遺憾意見未被採納
碳費一般費率300元 AB優惠費率50、100元
日本、新加坡收碳稅 南韓訂總量管制及碳權交易
碳費拍板偏高 工總:不利於低碳轉型
碳費起徵價每公噸300元 環保團體嗆「根本沒效」:企業恐繳錢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