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記帳、還是月光?用這張「記帳表格」管開銷,才能真正存到錢!

(本文出自《經理人月刊》特刊:整理大腦的筆記術

每逢月底,你身邊應該總有一些朋友,會以「這個月好像有點花太多了,先不要算我好了」「要等到發薪日才有錢」的理由推掉飯局或出遊。賺多少、花多少、卻沒有存多少,是許多工作者的痛點,看著存摺中的數字總是毫無成長,更是經常懷疑自己到底把錢花到哪裡去。

不少財經專家或理財達人會建議,想存錢、理財,「記帳」是達成這些目標的第一步。然而,記帳對很多人來說,是一件容易半途而廢,甚至痛苦的事情。有時候已經記帳,卻發現留下來的錢並沒有增加,究竟要怎麼才能透過記帳有效控管開支?

提不起勁記帳時,寫下失敗記錄面對現實

「當一個人業務不佳,總是厭惡於研究帳本、面對現實。」

石油大王約翰.洛克斐勒(John Rockefeller)在《一美元開始的修練》強調,詳實記帳才能了解生意是賺是賠。這樣的道理套用到個人也適用,許多人就是不想面對錢一直流失的困境,所以總是提不起勁記帳。

碰到這種情況時《再見,拖延病!》建議,不一定要強求自己立刻記錄每筆支出,可以改成撰寫「失敗紀錄」,回顧曾經因為無法控制自己的消費方式導致錢不夠,而吃過哪些虧,先讓自己面對現實,知道不學會控管金流的話,這些不好的事情只會持續發生

接下來進入落實記帳的步驟,其實記帳表格不難製作,除了記下每個月收入之外,可以依照自己的需求,建立不同的消費類別,例如伙食、交通、租屋等等,並記得標註是用現金或信用卡支付。

如果經常忘記自己花過哪些錢,平常要養成保存收據的習慣,或像是以電子錢包、信用卡支付時,現在許多銀行與業者會提供簡訊、App 通知消費金額,方便隨時查看花了哪些錢。

另外要提醒的是,由於我們日常都會養成一些「無意識」的消費習慣,當我們從錢包掏出零錢時,可能已經失去了花錢的實感,但日積月累下來也會形成一筆不小的資金,必須更重視這筆消費是否有需要,或是能否找到更便宜的替代方案

同時,也可以製作一張浪費清單(參見下圖),更有感覺地認知它們不只是不足為道的小錢。因此,即使 10 元、15 元的跨行提領手續費或飲料錢等,都應該詳實記錄。

你的浪費清單:小錢也要管,抓出能省下的開銷

有一些習慣產生的支出,可能會因為金額不大,反而認為沒有省下的必要。但其實應該找出這些消費,彙整後並以年度來看,可以替自己留住多少錢。

經理人特刊:整理大腦的筆記術

資料來源:《呆薪族也能變身富一代》,天下文化出版

至於記帳形式的話,當然用紙、筆寫下每天支出的金額,會強化自己對於花錢的認知,可是如果擔心這樣傳統的記帳方法,總是無法持久的話,現在手機上也提供了各式各樣的記帳 App,只要一花錢就能隨手拿起來記錄,每個月底還能幫忙總結當月的消費金額與各類別占比,也是一種養成長期記帳習慣的方法。

光記帳還不夠:事後分析,找出花費最多項目

不過,記帳的前幾個月,可能會驚覺自己原來花了那多錢,但省錢無法只靠記帳。《下班後賺更多》直言:

記帳不代表財務狀況會改善,有效調整消費習慣的記帳需要最後一步:事後分析。

我們每天的現金流,都可以分成必要、需要與想要 3 種類型

  • 必要代表要過生活與工作一定得支付的金錢,例如你的房租、水電費等等。

  • 需要是沒有這項消費也不行,但是金額高低可以由自己掌握,例如多數人每月大宗的伙食費

  • 最後則是看電影、買遊戲等想要支出。

每個月回頭檢視該月各類型支出的比例,才能找到究竟是哪些費用,吃掉了多數的薪水。否則你可能總是「省錯錢」,例如故意不吃晚餐,卻把痛苦怪罪到記帳上,導致持續的意願跟著降低。實際上,你可能是因為支出太多娛樂花費,應該要從這一塊檢討才對。

記帳的下一步:製作預算管理帳戶

經過 3~6 個月的記帳之後,你應該可以大致上抓出自己每個月的消費分布,這時候可試著進階到預算管理的方式,拿到薪水之後就分配至不同用途的帳戶

下班後賺更多》作者艾爾文建議,理想中的帳戶分配是生活必須占 50%,投資股票或基金的投資理財帳戶、學習新知識和技能的自我成長帳戶,以及犒賞自己的盡情享樂帳戶分別各占 10%,最後為了出國、買車等未來大筆支出存錢的長期計畫支出則為 20%。

因為事前已經做好了適當規畫,知道自己每個月各項支出能有多少額度,花起來也可以更沒有負擔,確認預算制可行的話,也能考慮試著停下記帳。

然而,如果生活開銷總是超過 50%,可以調整各帳戶分配的比例嗎?艾爾文回答,這時候就得回過頭從記帳中,尋找生活開銷過高的原因。但如果短期之內真的無法減少花費的話,可以遵守「投資理財帳戶一定得維持 10%」原則,縮減其餘帳戶的比例,但最終還是要以生活費逐步降低至 50% 為目標努力。

記帳表格範例:增加一欄區分「想要」還是「需要」

記帳表格不需要太複雜,不然不想要記錄。另外要讓記帳發揮效果,記得以顏色、符號區分支出類型,每個月底要回頭加總計算,才能抓出財務漏洞。

經理人特刊:整理大腦的筆記術

資料來源:《下班後賺更多》,三采出版

延伸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