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讀100本書才厲害?最大閱讀社群創辦人:掌握2關鍵增強記憶、克服拖延!

圖僅為示意圖,非為當事人
圖僅為示意圖,非為當事人


從小我們接受教育,卻從來沒有人教「如何學習」。美國學習權威教授、認知心理學家 丹尼爾.威靈漢 在多場演講中,發現就連老師們也都不知該如何從一場演講中學習,更別說藉由一堂課、一本書,因此作者透過大腦運作方式,告訴大家該如何閱讀與學習。

「如何閱讀一本書的方法有變化了!」創辦華人最大閱讀社群的創辦人鄭俊德坦言,教導人如何閱讀的經典書籍在距今100多年前出版,隨時光流轉,圖書的質與量都有大幅躍進,取得也更加方便,加上如今網路時代,要搜索相關資料不過彈指之間的事,因此閱讀的方法已然改變。

長年推廣閱讀的鄭俊德觀察,多數人對於閱讀會有兩大誤區:

一、認為書應該讀完

鄭俊德表示,許多人會認為閱讀應該是從第一個字讀到最後一個字,但他直言:「書不是用來看完的,而是用來解答的。」好比字典的功能,當閱讀者帶著疑問翻閱書籍,主動式學習會增強學習動機、提升意願,同時也增強學習效率。

二、認為書讀越多越好

在社群媒體推波助瀾下,許多人對於一年閱讀100、200本書的人會心生敬佩與羨慕,對此鄭俊德表示,略讀、速讀雖然都可提升閱讀的速度與量,但不論閱讀量多少,重點在於閱讀後是否真可應用在生活中,這才是需要留意的地方。尤其若想增強學習的記憶力,則仍須透過思考才能達到此目的,因為「記憶是思想的殘留物」,無法速成。

鄭俊德直言,學習分為兩種,一種是「學到」、另一種是「表現」。例如:小孩背誦三字經、學生考試拿高分、舉重一次…這些大多屬於表現的範疇,通常隨時間過去可能會遺忘;但「學到」則是能寫、能說、能舉一反三,同時還可實際在生活中應用,例如:舉重選手透過不斷訓練、累積,證明自己是專業舉重者。

至於學習過程中想克服拖延症,鄭俊德建議初期可先將目標縮小,例如把想要閱讀30分鐘,改為閱讀5分鐘,甚至閱讀1頁也可以,同時羅列為代辦清單,每當做到時就打一個勾,透過視覺化日漸養成閱讀習慣,在不知不覺中就能擺脫拖延症困擾。

不想一輩子當社畜!上班領薪水、下班經營個人事業...一張表找到人生下半場戰鬥方向

「人生不只有一條路,打造理想生活!」當連鎖書店一家家倒下,為何他們敢逆流在鄉下開獨立書店?

「設定10%、20%停損出場,毫無意義!」大師點破投資迷思:當買進理由消失,無論賺賠多少都應賣出

更多精彩內容歡迎參考《你可能學錯了》


更多今周刊文章
辣妹產後胖到被叫阿嬤!40歲二寶媽2個月從XL瘦到S號:「211餐盤」飲食法暴紅,體脂17%、3年不復胖
一餐1顆饅頭、一條褲子穿了20年...92歲的他勤儉度日 為助同袍遺孤「賣房700萬所得、存款」全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