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1萬噸 水湳再生水 年底供水中科

台中共有11座水資源中心,其中水湳水資源中心將化身小水庫。水利局指出,水湳再生水計畫核心設備RO模組及輸水管線等接近完工,年底將正式供水給中科台中園區,每日1萬噸。另福田再生水廠預計2026年通水,每日可提供台中港工業區5.8萬噸水,未來將擴大供水給中科二期。

水利局長范世億表示,水湳再生水計畫是台灣首例汙水、中水及再生水系統三合一的再生水計畫案,興建1萬CMD再生水廠及約3.5公里輸水管線,並將水資源中心經AO-MBR程序處理後的放流水,透過既有中水道管線輸送至再生水廠產製符合高科技製程需求的再生水,最終透過新設專管供水至中科,減緩高科技產業缺水風險。

水利局指出,作為此計畫關鍵再生水廠,座落於水湳經貿園區北端公137用地(港隆街),工程規畫配合當地十四張圳流域景觀進行營造,並充分利用投資團隊友達的科技優勢,再生水機房的設計結合了大型裸視3D LED牆、太陽能綠電屋頂及RO逆滲透淨水設備等光、電、水元素,打造為水湳經貿園區內的一葉方舟。

水利局汙水設施科長林漢昌指出,水湳再生水廠不僅年底可提供中科再生水,早在2019年也提供中水給周邊住戶馬桶用水,以及中科園區澆灌用水,目前每日為1000噸,未來可達4000噸水。

范世億提到,台中11座水資源中心每日處理約16.8萬噸,福田廠目前每日處理量約13萬噸,占全市總處理水量77%。福田再生水廠將於2026年每日提供台中港工業區5.8萬噸水,遠期目標則為10.5萬噸,將擴大範圍至中科二期用水。

水利局表示,水湳水資源中心啟用已逾7年,MBR薄膜膜通量大不如往,促參民間機構自主更新MBR系統,新模組產水效率增加40%,並節約40%用電量,搭配已完成的再生水廠RO模組,可提供高科技產業需求的再生水水質,為自來水系統提供每年350萬噸調配餘裕量,創造該計畫最大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