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政大還要老!國研中心成立70年 外長吳釗燮也曾任職

政大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國研中心)今(3)日於中山堂堡壘廳舉辦「國研中心70週年特展」開幕記者會,並於今日起至15日啟動為期2週展覽。政大校長李蔡彥提到,政大1927年成立後、1954年才在台復校,不過國研中心在1953年就成立,可以說是比政大在台歷史還要悠久,長年培育重要國際人才,外交部長吳釗燮與前國安會秘書長蘇起都曾擔任國研中心副主任。

圖片
政大國研中心成立70週年,政大校長李蔡彥與各政黨領袖皆出席。廖瑞祥攝。

國研中心主任寇健文提到,政大國研中心在台彎的「二軌外交」具有重要地位,除了第一軌的外交部,第二軌的學術智庫單位因為具有「非官方」性質,而可以承接許多不便由官方出面的聯繫任務,邀請學者共同辦理系列會議與智庫對話。

國研中心的前身是「國際關係研究會」,在1953年成立時的定位是國家智庫,主要研究中共與國際問題,提供政府參考,至1961年改組為「中華民國國際關係研究所」,1975年又改制為「國際關係研究中心」,隸屬於政大,自此從國家智庫漸漸轉型為學術研究單位,在1996年完全併入政大,成為校級研究中心。

寇健文也提到,國研中心長期擔負智庫之責,研究人員定期針對國際情勢與國內外重要議題,撰寫分析與政策建議,並上呈總統或府院各級單位,這些從未公開發行的研析報告稱為上呈報告。同時,府院各部會則依業務需求,交辦或委託國研中心撰寫相關研究報告、論文等各式文件,供各單位業務運用、參考。

現今由國研中心出版的學術期刊《問題與研究》曾是專題報告文件,早期僅供上呈作為最高當局決策的參考資料,在1961年才對外開放,是華文世界了解中國的重要學術出版著作,極盛時期有英文、日文、阿拉伯文等多語版本,政大國發所所長、《問題與研究》執行編輯林義鈞打趣地說,台灣也曾發動統戰,透過學術期刊向世界傳達對台灣有利的聲音。

政大校長李蔡彥在致詞時也期許,過去70年來,國研中心在政策諮詢、合作交流、學術出版以及人才培育與輸送等4個面向不遺餘力,如今國研中心在身份上雖有所轉變,但對台灣的國際研究與學術外交仍扮演重要角色,作為聯繫台灣與世界的橋樑。

更多太報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