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聞】比率破6成!8大壽險董座1年內全換人 金管會拋「接軌國際」成業者緊箍咒

美國大幅升息,加上我國2026年要接軌兩大國際制度,壽險業經營變得辛苦。去(2022)年6月以來短短1年,破天荒,8大壽險董座全數換人,整體壽險業換董座的家數比率更是超過6成、達67%,前所未見。

針對上述現象,壽險業高層受訪時說,2024年總統選舉將在明年1月13日舉行,「金管會主委、副主委明年會不會換人不知道,有心擔任主委、副主委的人,應該事先做好功課、想一套辦法出來。如果沒有想好,再多的董事長都不夠換。」

金管會已經宣示,我國保險業將在2026年接軌國際會計制度IFRS 17(國際財務報導準則第17號)及新一代清償能力制度ICS(保險資本標準),實施IFRS 17有什麼好處?金管會在常見問答集裡,開宗明義臚列的第一項為,「在一致的報表衡量制度下,有助國際投資人衡量我國保險業財務狀況及保險業海外籌資,亦有助於我國保險業赴海外增設據點。」

金管會宣布2026接軌IFRS 17 壽險高層質疑目的何在?

另外在推動ICS的效益方面,金管會在問答集裡也談到,因應未來採用IFRS 17,參考ICS架構,有助保險公司更加重視對資產負債風險的管理。透過接軌國際制度、共通語言增加可比較性,可同步提升我國保險業參與國際商業活動的競爭力,也有利外國公司參與我國保險市場。

壽險業高層說,中華郵政壽險處賣簡易壽險,中華郵政公司只有一個股東叫做交通部;台銀人壽是台灣金控100%持股的子公司,台灣金控只有一個股東叫做財政部,這兩家公司都沒有國際投資人,也沒有國內的投資法人或自然人,有需要提升國際透明度而讓自己增資壓力大得要死嗎?

「接軌的目的是什麼?哪些型態的公司需要國際接軌?新政府上來後,應該重新檢視一下,到底政府要叫大家都去參加奧運嗎?還是資質不夠的參加區運、符合最低規標準就好,分級管理。」該名高層提醒,「有心角逐金管會大位者,應該要開始做功課了」。          

壽險業換董座猶如跑馬燈的現象,近來在保險圈引發熱議。壽險公司沒有產險公司防疫險鉅額理賠的問題,卻是董事長換得比產險業還凶,包含預計在今年6月29日更換的新光人壽、全球人壽,等於資產規模以兆元計的8家公司,俗稱8大壽險,過去1年來董座全部換人,前所未見。(8大壽險為:國泰、富邦、南山、新光、中國、台灣、三商美邦與全球人壽。)

三商美邦人壽13日舉行內湖企業總部大樓啟用典禮,回鍋接任董事長的翁肇喜強調「三商美邦人壽是一間很好很好的公司」。(林彥呈攝)
三商美邦人壽13日舉行內湖企業總部大樓啟用典禮,回鍋接任董事長的翁肇喜強調「三商美邦人壽是一間很好很好的公司」。(林彥呈攝)

壽險業換董座猶如跑馬燈的現象,近來在保險圈引發熱議,近1年內8大壽險業董座全部換人。(資料照,林彥呈攝)

總計12家壽險董座換人 比率高達67%

若從整體壽險業來看,我國目前有21家業者,扣除中華郵政壽險處及兩家外商分公司因為非屬法人型態沒有董事長,共有18家,統計去年6月以來,已經換掉及將要更換的董事長,除了8大壽險之外,還有安聯人壽、合庫人壽、宏泰人壽,台銀人壽也準備在7、8月間換董座,合計家數12家,占整體有董事長的18家比率高達67%,聞所未聞。

壽險業到底發生什麼事了?大型壽險公司高層說,少主接班、業務繁忙、派系鬥爭、投資失利、拖累母金控發不出股利、退休辭任、改選變天、希望由精算師掌舵...等等,每一家都有它各自特殊的理由,但不能說這些表象上的原因各自獨立,一堆公司換董座純屬巧合。

小型壽險公司高層也說,未來兩年的經營環境真的是硬碰硬,美元利變保單的宣告利率最高才3.8%至4%,美元優利存款年息或美元債券的報酬率,比保單宣告利率多了快4碼(1碼等於0.25個百分點),保單難賣、保費收入進不來,加上美元與新台幣的利差大、避險成本昂貴,壽險公司很難賺大錢。

2026年接軌IFRS 17後,保單的死亡率、脫退率、罹病率、無風險利率、流動性貼水…等等,都要用最新的資料來計算,壽險公司的淨值波動勢必變大;接軌ICS後,壽險公司持有的股票、不動產等資產,風險係數也變大,加上得考慮脫退風險、長壽風險,而且不能再像目前RBC時代用同一套標準來衡量全體業者,多數壽險公司都有自有資本不足的增資壓力。

20230626-n401_01_壽險業過去1年換董座概況
20230626-n401_01_壽險業過去1年換董座概況

 

接軌IFRS 17提列準備金 壽險高層大喊吃不消

除了接軌的壓力鍋揮之不去,大型壽險公司高層透露,幾個禮拜前,金管會保險局找來各家業者,說明未來接軌IFRS 17後,保單的責任準備金跟保單價值準備金,兩者必須取大來提列準備金,也就是說,原本市場利率走高,壽險公司可以少提準備金的,未來變成不能少提了。

該名高層說,壽險公司的責任準備金,主要用來給付保險金、解約金,責任準備金大概占壽險公司資產負債表上負債的9成。假設有公司負債5兆元,責任準備金4.5兆元,假設市場利率走高到5%,但是計算保單價值準備金的利率僵固不變在3%,金管會要求壽險公司針對其中2個百分點的差距提列準備金,等於要增提數百億元,那還得了。

壽險業高層也說,醫界有個笑話,「這個手術很成功,可是病人已經死了。放到保險界來就是,這個接軌很成功,但是壽險公司已經陣亡了。」他解釋,這話的笑點在於,「醫生自認為這個手術很成功」,問題是,病人已經死了。

該名高層說,金管會不是現在開始集訓,預告幾年後撐竿跳,要跳過某個高度,然後大家就會跳得過。他說,金管會已經成立19年了,員額增加有限,監理的資產卻是膨脹許多倍,每次出了事情、面對只會事後諸葛罵人的立法委員,金管會不脫一招:再加一個緊箍咒、再套緊一點。

所以他才會語重心長地呼籲,有心角逐金管會主委、副主委的有志之士,甚至是主要政黨的總統候選人陣營,應該要想辦法讓台灣的壽險監理環境跳脫上述輪迴,站在發展與監理並重的高度,把看到的問題協調處理好。這項要務不能等到明年組閣時再來想,有志之士們,現在就要開始醞釀籌劃。

更多風傳媒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