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蟹當玩伴 土坂國小很自然

【記者呂淑姮台北報導】台東土坂國小的本位課程實施多年,充分融入在地特色。上課方式說出來真的會讓都會區小朋友好羨慕:每到鄉土課程時間,土坂的學生要學的是「到戶外認識部落環境與動植物、學習捕捉毛蟹」! 台東日前有場特別的新書發表會,集結安朔、土坂、北源3所國小的學生繪本創作,每校都出版了各自的代表作品。包括北源國小《北源上河圖》、安朔國小《VUVU說琉璃珠》,以及土坂國小的《毛蟹返鄉記》。 溪流教育觀生態 土坂國小校長黃潮源說,學校面對的大竹溪流域中,在莫拉克風災之前,有著豐富的自然生態。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毛蟹,學校位處於排灣族部落中,校方積極與部落文化結合並設計課程,教導排灣族孩子認識族群文化。大竹溪就是與生活於此的排灣族人息息相關水域。 黃潮源說,學校與部落都十分重視「溪流教育」,溪水提供部落水源、灌溉作物,也可讓族人捕獵漁獲,就像養育族人的母親。莫拉克後土坂國小周遭地形地貌改變,目前僅在中上游可見毛蟹蹤跡,老師和學生們希望用繪本的方式,畫出大竹溪原有的生態故事,並靜待此地環境療育恢復。 毛蟹返鄉多趣味 土坂國小教師、繪本創作指導石碧卿說,土坂低年級學生的鄉土課程會學到認識毛蟹、生態,「運用溪水邊就有的藤蔓、石頭、樹枝,再加上魚餌,就可以教孩子自己釣毛蟹」。她介紹,大竹溪中有兩種蟹,一是灰灰黑黑的毛蟹,另一種是紅色的拉氏清溪蟹。 中年級的學生就可以開始到部落更遠的地方去,跟著老師作地理以及生態調查。認識不同的水域和環境裡會有的動植物,這是學生很喜歡的課程。高年級學生可學習製作「蟹籠」用來捕蟹:「每年4月開始、或是在春雷過後,代表能夠抓毛蟹了。」 分享繪本互交流 白天將製作好的蟹籠放在溪中,隔天再到溪中打撈,有沒有收穫就看晚上囉!石碧卿說,毛蟹是晚上活動,白天比較難抓。至於產卵和成長期,黃潮源說,《毛蟹返鄉記》中就可以看到毛蟹從上游到出海口臨近產卵、小蟹又返回上游的故事喔! 為了互相交流,石碧卿與另一位美術指導老師潘淑芳設計了教案放在繪本後,提供老師們教學使用。由財團法人兒童文化藝術基金會、台東縣故事協會、中國國際商業銀行文教基金會協助出版的3校繪本,預計4月將在台北發表,屆時也將邀請小作者們到現場分享創作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