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之盾》民主台灣!為什麼要讓公民站上街頭為民主淋雨?!

游同學拿著「我可以淋雨,民主不行」的自製手牌站在大雨中和大家一起表達抗議國會惡法的心聲。   圖:張良一攝
游同學拿著「我可以淋雨,民主不行」的自製手牌站在大雨中和大家一起表達抗議國會惡法的心聲。 圖:張良一攝

[Newtalk新聞] 時隔十年,2024/05/21公民再一次站滿青島東路。即便下著雨,公民站上街頭的意志不減,從白天的數百人到夜晚突破三萬。被站滿的街頭,從青島東路蔓延到了中山南路上。許多人帶著各種自製的標語,有憤慨的、有堅毅的、有嘲諷的,當然也有無奈和堅定的。這些公民們之所上街,都是在表達自己對於近期立法院因為國會改革法案所產生的亂象的憂心和不滿。

在各種表達之中,一位身穿雨衣、戴著口罩的女大學生站在青島東路上的畫面,受到許多注意。不僅有媒體畫面捕捉、採訪她。她站在街頭的身影,也在社群媒體上被廣傳。這位抗議的學生為什麼會受到這麼多關注?或許跟她所展現的態度有關。她以靜默站在街頭的方式,手舉著「我可以淋雨民主不行」。那是一種讓人覺得平靜、理性但堅定地表達自己守護民主的姿態。相較於立法院內的暴力衝突、蠻橫叫囂,形成極大的反差。

民主是台灣公民堅定捍衛的價值

「我可以淋雨民主不行」這樣的標語的出現,或許也勾起許許多多人在心中的問號:台灣不是已經是一個高度民主的社會嗎?歷經過1990年的野百合學運、2014年太陽花運動,以及許許多多其他的公民運動、大大小小選舉,為什麼公民還需要站上街頭守護民主?答案其實不證自明,選擇站上街頭,是對著最高民意機關的立法院,表達自己對於立法委員在法案審議的品質、投票方式和處理程序不當而感到不滿。

不僅是站在街頭的公民。社群媒體上,昨天有公民改寫已經唱了十年的太陽花運動代表歌曲「島嶼天光」,用自己十年的體悟,重新翻唱。其中歌詞中增添了「咱做伙徛佇街頭目一(目聶)十年矣咱是按怎猶閣佇遮欺負的人猶原佇遐」,內容寫的是:我們一起站在街頭,眼一扎十年了,我們怎麼又在這裡欺負的人依然在那裡?

有人則是徵得孩子的同意,分享還在念小學的小孩,針對立法院亂象進行表達。畫面中,小學生不露面,只是翻著自己製作的連續標語,一頁寫著「連小學生選幹部都要記名投票」,下一頁寫著「投票人數大於在場人數要不要回小學上課」,接著一頁一頁寫著「沒有全班討論不叫班規沒有討論沒有民主」「你們要不要再讀一次小學」「小學生都比你們懂民主」。

這是一般公民,針對「立院違反民主的亂象」在家庭中開啟的「一堂不能錯過的社會課」。身為大學老師,我認為這樣的公民家庭教育,恰恰要提醒我們,社會中許許多多有權力的人是被民主選出來的公僕,各位要知道,民主是深植於台灣社會的最核心價值,是我們的生活也是我們的教育。民主價值有許許多多被實踐的方式,除了發展和維繫民主的制度架構建立,更重要的是,面對違反民主精神的行為,公民會有堅決反對的態度和意見。

而上述這位小學生的意見表達,一方面說明了,在台灣社會的民主教育是「從小開始」。絕大多數的人,不一定關心立法院複雜的政黨立場、攻防作法,但絕對關心被我們選出來的立法委員,有沒有實踐我們透過投票所賦予他們的義務和職責?也就是用民主的精神去實踐我們要的民主制度與社會生活。所以,回到這個影片,我看見的是一種公民面對違反民主精神的立法院的高度抗議,也就是:對於一般家庭,所謂的民主教育「從小開始」,在這一刻卻出現了,從小學生開始,要教立委「遵守民主」。

會不會有太陽花運動2.0?

十年前,2014年台灣爆發318學運,又稱太陽花學運。這場帶來台灣民主文化劇烈變化的社會運動,起因同樣是抗議立法院這個代表最高民主民意的機關內,發生違反逐條表決、逐條審議等應有民主審議程序的事件。

當時從初期以大學生為主的學運,進而擴大到跨世代的大規模公民示威抗議。而最終,太陽花運動所帶來的社會貢獻,用國內知名的社會運動研究者何明修教授的話來說,是一場得來不易的「翻轉歷史的抗爭」。因為這樣的抗議與一般街頭抗議不同,是突發、由許多自由意志的公民自主參與,發動出長期的佔領行動:佔領立法院議場與佔領街頭。最後,在極不利的抗爭條件,以及初期政府採取強硬、不讓步的情況下,學生在佔領過程中,持續獲得更多自發公民的支持和參與。最後,壯大的抗議和民意,才迫使當時同時是執政黨與立院最大黨-國民黨讓步。

因此,從太陽花運動歷史經驗中,我們可以看到,今日台灣公民社會在抗爭動能的不可估量。站上街頭、透過各種行動表達民意,更是台灣公民最最珍貴的民主力量。相形之下,根據報導跟事後專訪,05/21當日民進黨立法委員洪申翰在議場發言時,提醒藍白兩黨,議場外站上街頭抗議的公民已經來到8千人,應該受到重視。沒想到,藍白立委中卻出現一些人以訕笑來反應。這不僅是嚴重違反民主價值,不尊重公民意見,更是忽視過去公民社會在一場場社會運動中,成功開展民主深化的歷史力量!

所以,針對這一次國會違反民主程序的立法亂象,所掀起的公民抗議會不會進一步發展成為太陽花運動2.0?也就是形成更大規模、長期佔領行動,尚難判斷,這取決於立法院的作為。但是,公民聲音與不滿已經越來越大,過去太陽花運動也已經說明了,公民對於違反民主價值和程序存有龐大的抗議能量。主事者千萬不要輕視、低估。就個人立場,我不希望太陽花運動2.0的出現,但若違反民主的亂象持續在立院上演不變,我相信公民佔領街頭的力量會再次降臨。

對於公民而言,當疑惑想著「為什麼經歷十年還要站在街頭、抗議同一件事?」,或許可以抱起正能量來想:民主社會總會存在一些問題,不斷挑戰和提醒我們,台灣民主該健康檢查了喔?這時,公民行動、自由表達正是證明社會民主健康的好機會!

文/張春炎(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東南亞學系教授)

查看原文

更多Newtalk新聞報導
民主課開課!學生集結抗議阻藍白「國會擴權」教授霸氣准假不點名
網路聲量:國會改革法案爭議性大 黃國昌成最大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