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憲政時代 為什麼他們敢指鹿為馬?

(陳志成攝)
(陳志成攝)

指鹿為馬,2021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上的解釋是:「指著鹿稱說是馬。典出《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比喻混淆是非。」此與早年中華書局出版的《辭海》上,「指鹿為馬」詞條的解釋意思一樣:「謂混淆是非也。」所徵引的也是《史記.秦始皇本紀》。

為什麼要指鹿為馬,混淆是非呢?是憑仗什麼,才敢在眾目睽睽之下混淆是非呢?上引的兩本辭典都只說混淆是非,若要問其緣故,還得回頭翻閱司馬遷寫的《史記》才成。《史記.秦始皇本紀》如此記載:「八月己亥,趙高欲為亂,恐群臣不聽,乃先設驗,持鹿獻於二世,曰:『馬也。』二世笑曰:『丞相誤邪?謂鹿為馬。』問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馬以阿順趙高。或言鹿者,高因陰中諸言鹿者以法。後群臣皆畏高。」

這段文字,已經交代了趙高為什麼指鹿為馬,以及他憑什麼指鹿為馬,混淆是非。趙高原是「設驗」之舉,要驗證自己的權力是否夠大;權力夠大,才能夠指鹿為馬,運用手中的權柄來取代判斷是非的標準,混淆是非。

結果呢?他的權力果然夠大;大到可以囂張地當庭指鹿為馬,不但自己安然無事,事後還可將稱鹿不稱馬、不肯阿順自己的人,暗中施刑懲處,於是乎「後群臣皆畏高」。趙高展現權力,秦之群臣當場唯唯諾諾,盡成趙黨;虧得有《史記》在,趙高因而留下歷史罵名,後人唾罵至今。

依秦制,權柄原不屬佞臣趙高,而在二世皇帝胡亥。趙高當著胡亥指鹿為馬,胡亥雖未盲目相信趙高當眾說謊,但明知是鹿非馬,也不在意,只是笑著說丞相看錯了吧?還要回頭詢問左右究竟誰對。這是權力縱容而造就了指鹿為馬的權力囂張。胡亥的糊塗,與附會趙高或是力挺趙高何異?當然,如果當時使用指鹿為馬來證明自己權力無邊的人是胡亥,故事的結局應該沒有不同。

指鹿為馬的故事,真正的教訓是,自信權力夠大的人,就敢指鹿為馬!權力,才是指鹿為馬、混淆是非的原因與憑藉!

如何解釋指鹿為馬,涉及了價值判斷。君權碩大的時代,人們只能試圖使用道德規範拘束惡君;用「混淆是非」來解釋「指鹿為馬」,顯現的價值觀是在強調道德是非,不可隨著惡人而混淆。然而只看到惡人的行徑,忽略了指鹿為馬的張本乃是無邊的權力,其實是個盲點;惡人多會混淆是非,但是,權力,才是撐持惡人當庭「指鹿為馬」的靠山。

指鹿為馬,乃不只是「混淆是非」而已,應該解釋為「憑恃權力而當眾混淆是非」才更準確!趙高固是混淆是非的大奸巨惡,但若無權力無邊者的縱容,又若不是自信權力無邊,他怎敢當眾指鹿為馬,混淆是非?

《史記》時代寫下來用以約束權力的憲法規範,尚未出現。太史公則是上觀孔子作《春秋》之法,書寫《史記》,期待史筆可約束權力。《史記.太史公自序》說「孔子知言之不用,道之不行也,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為天下儀表,貶天子,退諸侯,討大夫,以達王事而已矣。」

其中「貶天子」三字,劇力萬鈞,為其餘史書所不見;司馬遷猶於序中謙稱:「余所謂述故事,整齊其世傳,非所謂作也,而君比之於春秋,謬矣」,以避當世之禍,當然深識權力之惡!指鹿為馬的故事,記載憑藉權力來混淆是非的君臣惡行,正所以貶胡亥,討趙高之權力薰人也!

若當權者視道德規範或是憲法對權力的拘束如無物,即使身處民主憲政的時代,也還是會出現縱容指鹿為馬的主子,或是憑恃權力而行徑囂張膽敢指鹿為馬如趙高者流的下屬吧?是為之記。(作者為東吳大學法研所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