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敘事嫁接歷史 搶藍神主牌
賴清德總統上任後首次國慶演說,又一次賦予歷史新詮釋,開頭就提及辛亥革命,看似要凸顯兩岸連結,實則以民主抵抗威權的敘事,嫁接歷史,宣揚台灣的民主成就,並強調中華民國已在台澎金馬「落地生根」,以此強化「互不隸屬」主張,再順勢承接「中華民國」的牌子,讓藍營陷於被動,中共也顯得尷尬。昔日的「務實台獨工作者」,原來重點是「務實」,改從兩岸分治的現實出發,不再追求「台獨建國」,而是大方高舉中華民國旗幟,闡明「現狀華獨」。
賴總統以「113年前,一群充滿理想抱負的人揭竿起義、推翻帝制」破題,不過重點是要傳達,當年希望建立民主共和國的夢想,「長年在威權統治中侵蝕」。這同時暗批了中共的一黨專政,和1987年解嚴前,國民黨在台灣的高壓統治。
賴總統接著從113年前,一下子跳到「我們永遠不會忘記,75年前的古寧頭戰役和66年前的823戰役」,以及「45年前的美麗島事件」,中間忽略的,恰好是中華民國政府在大陸的38年,這正呼應賴總統5日發表「祖國論」時所說的,「我們是不必再去談論這一層關係」。
也就是賴總統不想再糾結於國共的歷史情仇,企圖跳出內戰史觀,改從民主戰勝威權的新敘事,去鋪陳當前的兩岸現狀。許多媒體去統計賴雙十講話提及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台灣的次數,其實還有個高頻詞,是出現17次的「民主」。
賴清德在選舉期間,曾稱「中華民國(憲法)是災難」遭致批評,不過從近日的「祖國論」到雙十講話,賴清德變得勇於提中華民國,挑明「兩個中國」,挑戰北京的「一個中國」,也壓迫藍營的「一中各表」;昔日的「務實台獨工作者」,凸顯「務實」的一面,從現狀出發,暫放下「台獨建國」,而是強調「現狀華獨」。
幾年前筆者在北京,曾偶然參與一場由國台辦高官主持的兩岸關係閉門研討會,官員在發言之前發現有記者在場,因而將筆者請出。官員坦言,中華民國是中共不便也不能公開捅破的「窗戶紙」。
譬如2021年10月,習近平在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活動講話,提到孫中山提出民族、民權、民生的「三民主義」,更提到1911年10月10日的武昌起義「在中華大地上建立起亞洲第一個共和制國家」,但就硬是避開了「中華民國」。幾天前國台辦駁斥賴的「祖國論」,提到「1945年10月25日,中國政府宣告恢復對台灣行使主權」,同樣諱莫如深,刻意用「中國」含糊代替「中華民國」。
至於國民黨,也顯得被動,從黨主席朱立倫到立委,只能趕緊附和「祖國當然是中華民國」,就算要強調「祖籍」與「祖國」有所不同,也不便全盤否定。
賴清德戳破了窗戶紙,又搶了國民黨的神主牌,國台辦還賦予「新兩國論」的稱號,值得玩味的是,國台辦10日回應賴雙十講話時,除了謾罵外,還認真闡述了中共對孫中山和辛亥革命的史觀。兩岸較量從政經實力,到歷史詮釋,新兩國論下的「新兩岸關係」,正式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