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工藝展 看見獨特台南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文資處今日起於鄭成功文物館二樓舉辦「藝態萬千—民俗中的工藝」,結合民俗與傳統工藝,帶領民眾看見台南工藝之美。文資處表示,台南工藝深受中、日、歐體系影響,展現新風貌的台式工藝,現場也展出延平郡王祠內日式神轎、顏水龍設計的桌椅,都相當難得一見。
文資處表示,民俗是配合時序節慶、順應自然下的產物,反映常民生活,更彰顯在地的風土特徵、知識價值與生活形態。展覽物品包括竹編、木質、紙質、布和金屬等,如糊紙、繡旗、木作等,並展出鹽水學甲地區的「放粉鳥笭」的「笭」、做十六歲的七娘媽亭及王醮儀式中的祭祀用品等。
其中最特別的當屬延平郡王祠內的日式神轎,該神轎是日據時期開山神社祭典用神轎,造型模仿神社形式,顏色採用黑、紅,搭配金色構件,尤其四個角落,在神轎四面可看見四個袖珍版的「鳥居」,顯示俗聖之分,與台式神轎相比,顯得素凈。
另一個珍寶是展出顏水龍設計的竹編桌椅。文資處表示,顏水龍的竹編桌椅並不多見,特地向南投工藝中心借展,並展出其手繪稿。
文資處表示,台灣移民從中國大陸來,工藝多數從大陸來,除在地孕育外,台灣後來由日本統治,工藝也受其影響,如飛虎將軍廟內的神轎也偏日式;而有台灣工藝之父之稱的顏水龍,留學日本和法國,也因此受其影響,設計和工藝風格也同時具有和風和歐風。
現有無形文化資產分民俗和傳統藝術識,台南傳藝全國居冠,而未來傳藝再區分工藝和表藝,另有口述傳統及口唱史詩、傳統知識與實踐等項目,都是文資處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