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團啟動「台灣步道守護網」 回報問題促使公部門優化

為了設置階梯讓路面平整,有人用輪胎鋪滿步道,還有沿路可見螢幕做成的擋土牆,甚至佔用步道旁,設置各種菜園,低海拔步道有各種人工奇觀,而在高海拔,步道也面臨威脅,大水沖刷加上更多人湧入山林,有些高山步道出現明顯沖蝕溝。

台灣千里步道協會副執行長徐銘謙表示,「3000公尺以上的熱門步道,幾乎都有這種沖蝕溝問題,甚至很多人告訴我們說,沖蝕溝(存在)1至2台遊覽車的深度跟寬度。」

步道是民眾親近大自然的途徑,它的維護卻面臨許多問題,為此千里步道協會與各領域團體共同發起「台灣步道守護網」,希望透過更多山友、民眾化身公民科學家,發現步道損害可以協助回報。

中華民國山岳協會理事長黃楩楠提及,「你跟他回報,他就會來修理,像我們常常去維護高山的步道,我們維護好以後馬上就跟國家公園聯絡,國家公園隔年就編預算去修復這個步道。」

發起團體認為,掌握問題才可能設置停損點,但也希望用更符合當地條件的方式修復。

台灣千里步道協會副執行長徐銘謙指出,「我們用手作步道的方式,去把它,比如說設置一些停損點,讓土壤不要流失;然後,等大自然慢慢回填、長出植物。」

千里步道協會指出,只要透過智慧型手機,就可以回報步道問題,這些結果就能形成與公部門對話的基礎資料,促使公部門關注與優化步道。

更多公視新聞網報導
第4屆「榮譽步道師」頒獎 表揚對維護環境、文化貢獻
澎湖東吉護生態 推徒步深度旅行取代機車繞島
新竹賞蟹步道啟用16個月 不耐颱風受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