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團批社救法門檻 排除貧窮人

民團昨舉行記者會,批評衛福部「社會救助法」草案已遠離賴總統承諾的改革願景,建議衛福部重寫。記者杜建重/攝影
民團昨舉行記者會,批評衛福部「社會救助法」草案已遠離賴總統承諾的改革願景,建議衛福部重寫。記者杜建重/攝影

社會救助法逾十年未修,衛福部趕在新內閣就任前提出部版修正草案。「社會救助法修法聯盟」痛批,現行社會救助體系已讓二二○萬收入低於貧窮線的民眾無法獲得補助,而這次草案內容並未廢除虛擬收入、缺少無家者專章,根本無法接住貧窮人口,製造社安網大漏洞,衛福部應退回草案,重新撰寫。

「社會救助法修法聯盟」共同發起人王今暐表示,上月廿日曾行文衛福部,針對衛福部草案版本,提出九大質疑,包括,虛擬收入沒廢除、家戶合計沒放寬、就業支持沒變化、貧窮陷阱沒廢除、無家者專章與居住支持沒下文、新住民家庭未獲保障、爭議審議條文沒著落、過時價值沒解嚴、社會救助沒希望。

王今暐說,虛擬收入指的是政府審核低收入戶時,檢查每個月收入,有無薪資證明,或前一年財稅資料,若薪資收入等低於基本工資,或沒有收入,政府仍會使用虛擬收入來設算,預設每個人都可賺到基本薪資,這種作法成為阻擋貧窮人口取得社會救助資格的巨大門檻。

政大社工所副教授蔡培元表示,施政應基於事實證據,而不能只憑著想像、虛擬,基本工資是為了保障勞動權益,但目前社救法只會讓貧窮人口更難取得社會救助資格,極其矛盾。

此外,該草案將遊民正名為街友,定義為經常性露宿街頭者。芒草心慈善協會秘書長李盈姿表示,「無家」定義不該如此狹隘,如受暴婦女被迫離開家庭、居無定所,也屬「無家」、居住弱勢,社救法應引進預防性概念,設置無家者專章,提供民眾積極協助。

對於民團的嚴厲批評,衛福部社工司副司長楊雅嵐表示,衛福部收到廿六個機關、團體相關意見,但看法分歧,衛福部將持續溝通,並將社救盟訴求也納入研議。

至於目前社會補助與低收入戶及中低收入戶資格者關係,涉及層面廣泛,政府正估算放寬規定後,可能影響人數及經費,評估其可行性。

【看原文連結】

更多udn報導
弄髒不心疼!大學生不甩名牌包改買這款 一票人讚:好看又方便
報應來得快又猛!婦奪千萬遺產撂1句狠話嗆甥 不到1年下場超淒慘
心疼狄鶯為孫安佐操碎心 白冰冰揭內情不捨「孩子變這樣」
動手術豐胸…準新娘乳頭發黑險脫落 急奔醫院求救:像被鯊魚咬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