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團籲政府落實漁工權益 洗刷台灣遠洋漁業負評

(中央社記者林敬殷台北5日電)台灣遠洋漁業屢遭國際點名,外籍漁工人權保障聯盟藉由今天舉行記者會,公布「漁業與人權行動計畫」期中體檢報告,呼籲新政府弭平差別待遇,改善漁工海上孤立,洗刷國際對台灣遠洋漁業的負評。

今天是「全球打擊非法漁業日」(International Day for the Fight against IUU)。台灣人權促進會、綠色和平、新事社會服務中心、宜蘭縣漁工職業工會等多個民間團體組成的外籍漁工人權保障聯盟今天在立法院舉行「行政院漁業與人權行動計畫公民社會期中體檢」記者會。

綠色和平海洋專案主任李于彤表示,台灣遠洋漁業長期受到國際點名有強迫勞動及人權侵犯的問題,行政院也在2022年5月核定為期4年的「漁業與人權行動計畫」,提升保障漁工人權。聯盟雖然肯定政府解決問題的嘗試,計畫本身立意良善,但計畫執行至今2年,執行成效不彰。

李于彤指出,台灣遠洋漁工薪資長期偏低,工時過長,最低工資也不適用國內勞動法規,使得最低工資遠低於勞基法保障,整體漁工受到的保障,跟國際仍有一段落差,且C-188公約(國際勞工組織第188號漁業工作公約)也還沒有完成國內法化,無法落實對漁工權益保障。

李于彤還表示,國際勞工組織把3個月作為強迫勞動的警示,台灣國內法規卻可以允許漁船在海上停留10個月,也沒有相關法規強制要求漁船加裝通訊系統,使得漁工在這10個月完全沒有辦法對外聯繫,加深漁工孤立處境,讓政府在行動計畫提供的申訴機制形同虛設。

漁工盟呼籲政府立即公布C-188公約國內法化具體時程,將漁工納入勞基法,立法強制規範遠洋漁船應裝設Wi-Fi設備,正視問題核心,才能重塑台灣遠洋漁業及台灣人權立國的形象。(編輯:翟思嘉)113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