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報書摘】聽古典音樂需要勇氣?

作者自序

我生長在「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書香家庭。在上世紀5、60年代小學生惡性補習風氣方熾的年代裡,雙親是小鎮學校的「惡補名師」。

囿於當時的社會氛圍,以及本身在小鎮教育圈內的名望,雙親根本不理會我這獨子的音樂性向,一刀切的強求我在學科道路上全力向前衝刺。這種高壓式的殷切望子,種下了我日後對升學的信心,完全崩解。

在那之前,老天爺似乎與我雙親連手助糾為虐
——讓我是個「左撇子」。
——除此之外,出生時右手大拇指,又分裂成畸型的「雙乳山」。
這兩個先天遭遇,徹底斷送了我學習術科所須基本的人體工具,註定此生無緣踏進音樂的校門。
當雙親發覺「教學生20多年來唯一具有音樂天份的,竟然是自己的兒子」時,韶光倏忽已流逝20多年。
當聽到這句話,我早已終日陷於社會醬缸裡,操勞著三餐溫飽、奔走於上班道上的路人甲了。

回顧那個年代,學校對習樂者的冷遇,中產階級對古典音樂的冷感,進而整個社會對這領域的冷落,使得當代古典音樂留給全民的印象——那是高端家庭的產物、階級人士的餘興,平民百姓根本不能當飯吃。

處在這種環境,我從就讀高一,即與同學在興趣上自然的隔離——他們鎮日死唸教科書,我在看五線譜(當時我的作品,後來打入洪小喬的「金曲獎」)。
一直進社會到退休,前後40餘年,我絕少在辦公室提起自己對古典音樂的熱愛——因為這在社會普遍陌生的專業領域,一經提起,同事肯定與我分門別類。我一定被他們築了一道道不同、無法相趣投緣的樊籬。這是同儕之間相處時我最擔心害怕的。

如今50年瞬逝,數位時代來臨。
音樂產品品項的增加,臉書的網友互動、油管的五花八門——這種榮景,想像中應能帶動台灣古典樂市場,並且應能帶動古典音樂消費群眾的人氣與氣質才是。

但無意間,接到一位網友給我的PO文,其中一句「聽古典音樂也需要勇氣」——不禁讓我驚覺。科技造就音樂活動多元化的今天:
——古典音樂在台灣,士大夫的高姿態觀念,與消費者的庶民心理鴻溝,這現象依舊存在。
——古典音樂的庭院深深,在當今功利主義的籠罩下,還是無法開啟全民共鳴共好的柴扉。

「聽古典音樂也需要勇氣」這句話,在我心中打了一個憂慮的死結。
就是這心結,益發我寫這本書的決心:

1、內容偏向通俗、小品。
儘可能不介紹交響曲、協奏曲那種「聽古典音樂需要勇氣」的大曲子。
2、以大家看了能賞心、會意、認同、共鳴的生活文藻、聊天用語,書寫我對古典音樂家族作品的觀點。
3、以人生經驗、生活體驗的心情,「不需要勇氣」,去面對、解讀我曲子的直接感覺,解除您對古典音樂的「心防」。

基於上述的心情與理念,茲將全書各單元的重點介紹如下:

波麗露
我先以這首許多人熟悉的曲子,做為本書的開卷。這是古典音樂作品中,難得的一首怪曲。我以庶民的生活經驗寫出我的心得,盼望獲得您的同感。

查爾達斯與流浪者之歌
拜德國小說家黑塞在1922年《流浪者之歌》一書盛名之賜,多數人比較熟悉這曲名。其實,這兩首曲子各有它觸動人心的特色,值得比較,值得一聽再聽。

大師們的謝世
大師們生平作品眾多,但逝世僅一次。人一旦揚名,在社會有了地位,動見觀瞻,特別是生死大事,格外受人重視。關心一下他們生前罹患的各種症頭,也是人之常情。

世界三大進行曲
喜愛進行曲的朋友們,對這三首名曲不陌生。但世界千百首進行曲,為什麼單挑它們三首「金牌」?總要理順探論一下。

指揮大師的可愛嘴臉
看著20年來國際古典音樂臺上的指揮大師們,能唱作俱佳有亮點的,我認為他們三位,應可譽為「動作明星」。

也談愛國歌曲
這種歌曲,早就被公認,是激發信心、團結人氣、鞏固戰力、邁向勝利的重要精神力量之一。
這幾首代表作,值得溫故回味。

評自怡
這幾篇,有的是好友相託,大部分是平常偶感之作。專業性高些,但不失生活聊天式的題材。其中,「也談交響樂團的待遇」,這是一般行業所不知道的薪資行情。藉此報你(妳)知。
「結婚進行曲有雙胞」,藉此讓廣大期待成家、雲英待嫁的未婚男女們,瞭解歐美的《結婚進行曲》有兩首,在播放進行上,有先後之分。

馬勒作品之我見
這一篇當為本書的壓軸,是我出本書的心願。但將這題目延伸成一本書,我沒這本事,也無意這樣做。
當無意接受馬勒這位時代音樂大師的作品,並將個人看法形成文字後,我很清楚,必定引起爭議。
果不其然:
臉書的「古典音樂社」中,一位網友的來信,用冷漠的文字對我開炮,斥責我對馬勒大師作品的不敬。
內容一旦呈現爭議,自然就會產生「改革」與「保守」兩派。
這是人類思想見解與鬥爭過程中,很自然的兩分法,我不以為杵。
序文,是書中之鑰。是全書的濃縮、作者著作之初心,有一窺知全貌的功用。
個人30多年的醫院職場生涯,看遍生之喜、死之慟的場景。
這種人命消長與無常,回饋在世事相遇上,我始終有追求「一代賢哲居陋巷,古今聖人隱深山」的憧憬。

對本書,我也汲汲營營於尋找撰序者能為書添色增彩。
但在寧為消費者的清流下,能有「職場成就與興趣所造成角色反差」的古典音樂能者來撰序,藉此幫助來自各行各業的準愛樂朋友們,在探尋古典音樂路上,感同身受,獲得拋磚引玉的啟?,是我最大的殷望。

基於這理念,我很榮幸邀請既是經驗豐富的古典音樂鑑賞家,同時也是聞名台灣的鹿港「阿振肉包」負責人鄭永豐先生賜序,讓本書蓬蓽生輝,無上榮感。

只要您因此書進一步對古典音樂喜愛,就是我的最大榮耀。


蔡崇熙著作《聽古典音樂需要勇氣?

圖/民報合成
作者簡介

蔡崇熙 筆名馬芝君,1949年出生於鹿港小鎮,中興大學法商學院(現台北大學)社會系畢業。1966年起先後三次作曲得獎、灌製五張唱片,舉辦兩場「百人大合唱作曲發表音樂會」,著有攝影今昔(雄獅出版社)、超越算命迷思(蓮花出版社)、聽古典音樂需要勇氣。

經歷
1974~1977年,聯合報、中國時報、中央日報民俗專欄寫作
1977年9月正式在台北國泰綜合醫院上班(國泰綜合醫院1977年2月15日開幕)
1978年端午節,創議舉辦「鹿港龍舟比賽」,使鹿港鄉土文化復興,成為當今聞名台灣的文化觀光古鎮
1979年11月~1980年2月夜間兼職民生報「體育新聞組」編輯
1988年5月代表彰化秀傳醫院隻身前往台南,爭取接辦台南市立醫院「公辦民營」。經11個月努力,接辦成功。秀傳醫院從此名揚台灣醫學界
1989~2010年先後擔任兩所醫院、一家精神醫院行政副院長
1983年6月~ 本職醫院工作,1990年以後兼習紫微斗數算命
2001年,自由時報「命與運」專欄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