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報觀點》政府抗通膨慢半拍? 一文從物價漲幅看政策失能

3月中央銀行理監事會升半碼的決議給了總體經濟一點壓力,央行並同步修正今年CPI(消費者物價指數,下同)預估值上看2.09%,宣示要靠升息打通膨的決心。不過,物價早在1年半前就蠢蠢欲升,回顧主計處統計的CPI,從2021年8月突破2%後一去不返。時至今日,跨部會穩定物價小組、央行才加緊腳步佈局抑制通膨的政策,不禁讓人質疑物價飛漲是因政府決策失靈所致。

早在2021年疫情期間,全球央行採寬鬆政策,熱錢狂竄,股匯市齊漲,但全球物流仍不暢通時,不少媒體從業人員就詢問過國家發展基金會主委龔明鑫,是否會面臨通膨壓力,物價竄升等問題,當時龔明鑫還說,都有密切追蹤物價,不會讓民眾承受不合理通貨膨脹。法務部在2021年12月也成立「物價聯合稽查小組」,主動了解游業者漲價情形,嚴防惡意哄抬價格。

《民報》查看法務部新聞稿,發現稽查小組的確從去年8月,至今年3月出動盤查蛋商前,無其他出勤紀錄。民進黨立委陳亭妃3月初質詢公平會時指出,公平會只被動處理媒體舉報、消費者上訴等陳情案,唯在重要節慶前,等於在業者皆知悉的情況下,才主動去市場查價,讓業者有機會鑽漏洞。公平會也據實回應,因人力物力有限才會高度依賴媒體、民眾檢舉事證,去立案調查。

以蛋價為例,稽查小組直到今年3月才出動調查蛋商漲價一事,被國民黨立委李德維痛批:「因為情勢所逼,所以才去查。」去年1、2月平均蛋價CPI就已較前年同期暴增19.94%,且禽流感、低溫影響產能等議題從去年初就備受關注,卻只有農委會不清楚事態,主委陳吉仲每每受訪皆承諾「蛋價會回穩」,穩到今年1、2月平均CPI又再較去年上漲13.33%。

雞蛋一斤的價格從2021年中約27元,至今已一路飆漲至46元左右,農委會才開始意識到缺蛋的嚴重性,計劃從4月以補貼關稅、運費等方式鼓勵業者多方進口雞蛋,補足短期缺口,並提供傳統開放式禽社轉型補助,吸收業者部分改建成本,以降低極端氣候及禽流感的影響。農委會這回緊急補漏網,但蛋價已不留情面高漲。

回溯這波通膨的源頭,不少經濟學者認為,除供給問題,還包括各國央行在疫情時期,為了振興經濟大量「印鈔票」,又同時伴隨財政寬鬆政策,像是透過紓困專案、發放消費券等方式拉升需求,才會導致物價不斷飆漲。

而另一頭能靠升息抑制通膨的央行,卻又被俄烏戰爭影響供應鏈、疫情塞港阻礙供給蒙蔽雙眼,誤判這波外部問題緩解,物價就會回穩。央行從去年開始升息都是一次跑半碼,在景氣仍向好的時候,升息手段不敢從鷹,一年過去了,台灣景氣陷入低迷,央行依舊拍板升半碼。

美國起初也誤判通膨是暫時性因素所造成,錯失打通膨的最佳時機,才會從去年至今連升19碼,通膨率還是居高不下。為了避免通膨再度惡化,聯準會才會不顧一切鷹派升息。反觀台灣央行卻到今年才意識到通膨的嚴重性,錯失在去年政經情勢、物價相對平穩時,能加強升息的契機。如今萬物皆漲,央行升半碼等於再扒掉身負貸款的平民另一層皮,卻不知打通膨的成效何時會彰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