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報農民曆-秋分1】秋分到 2茶飲助民眾對抗涼燥引發的痠痛與悲秋情緒
宜:潤肺抗燥忌:寒涼食物「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秋分」是晝夜均分的日子,過了這天,北半球就會遠離太陽傾斜,導致太陽升起較晚、落下較早,日照時間減少,夜晚逐漸變長、氣溫逐漸降低,所以有「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穿上棉」的說法。秋高氣爽的秋分時節,相當適合放風箏,有些地區在秋分當天會有放風箏的傳統,風箏放得越高,表示運勢能夠青雲直上,為升學升職博得好彩頭;另外,有些地方也會在秋分當天立蛋,據說若是立蛋成功就預示著秋季大豐收;早期客家人也有在秋分「吃秋菜」的習俗,在這天採摘野莧菜,和魚片一起煮成秋湯,有闔家老少都平安健康的意涵;另,古人認為秋分是太陰娘娘的誕辰,因此會在秋分晚上「拜月娘」,祈求事事圓滿。
9月22日適逢「秋分」,這是秋天的第4個節氣,過了「秋分」,氣溫開始逐日下降,因此要開始注意保暖;另外,秋燥隨著秋分後轉入「涼燥」,飲食養生上的重點需放在潤肺抗燥上,也要小心憂鬱情緒帶來肝氣鬱結。
「秋分」開始,陽氣減弱、陰氣增強,氣溫下降開始有感,人的抵抗力開始下降,從中醫的角度來說,秋天屬燥,而從秋分開始,由「溫燥」轉入「涼燥」,要小心季節轉換時著涼,引起頭痛、鼻塞流鼻水的症狀,中醫師莊雅惠提醒民眾,隨著天氣轉涼,人們很容易出現一些腰酸背痛以及腿關節的疼痛,甚至會出現抽筋的現象,因此要特別注意保暖。
溫潤抗燥補充水分 忌上火及寒涼食物
對抗「涼燥」,不妨從食物著手,瀚威中醫診所中醫師李一宇表示,可以溫潤除燥的食物為主,多補充水分及含水量高的蔬果,像是:冬瓜、絲瓜、柿子、小黃瓜、大白菜、蘿蔔,透過補充水分,可以通過排尿排便的方式,把身體的熱排出去,解除燥的狀況。另外當季的水果水梨、柿子,都有止咳潤肺以及降火的功效。
另外他也指出,白蘿蔔、銀耳、蓮子、山藥、蓮藕等也是滋陰潤肺的好食材,當季的柿餅也有清熱潤肺、生津止渴的效果。但最好不要吃過多油炸、辛辣的重口味食材,與不要急著在剛有涼意的時候就急著進補,以免燥上加燥,容易上火。
要注意的是,秋日蟹肥,但螃蟹性寒,建議不要多吃,且實用時要注意不要和柿子、生梨等寒性水果一起食用,否則容易出現消化不良、腹痛、腹瀉、便秘等症狀。
秋分後陽消陰長 易導致悲秋情緒
而秋分後陽消陰長,人們容易產生憂鬱的情緒,因此秋分後的養生重點,不可忽略情緒的部分,要讓情志平和,培養樂觀的情緒。李一宇表示,秋天在中醫五行裡屬金,木在中醫裡屬肝,金剋木,因此秋天肝氣鬱結的病人會比較多,同時也會影響到屬土的脾胃功能,容易因為情緒問題產生口乾舌燥、氣短乏力、精神抑鬱、焦慮,也較會有失眠、食慾會變差等狀況。他建議多曬太陽、多運動,維持好心情。
而為了對抗秋分後涼燥可能引發的腰酸背痛、關節痠痛、肌肉抽筋無力的症狀,以及秋日容易憂鬱的情緒,莊雅惠也特地提供2道茶飲,供大家在秋日保養,遠離涼燥帶來的病痛及悲秋情緒。
◎養血柔筋茶
材料:杜仲葉、夜交藤(磨粗粉)、白芍、赤芍、木瓜、甘草各3錢,炙甘草6錢(2至3天份)
作法:將全部材料分為6份,每次取一份加250~300cc沸水沖泡,燜約3~5分鐘後,即可代茶飲用。
功效:補腎養肝、養血柔筋、活血止痛、補脾止痛
提醒:已有紅腫疼痛者,可加薏仁5錢;容易腹瀉者,可加烏梅1至3顆;容易便秘者可加決明子3錢。
◎玫瑰解鬱茶:
材料:玫瑰花1.5錢、杭菊花1.5錢、合歡花1.5錢、黨參3錢、桂圓5錢(何首烏3錢)、百合5錢
作法:將中藥材分為6份,取1份加250㏄.熱水,燜約5分鐘,即可代茶飲用。(2天份)
功效:身心逍遙、提神補氣,適用於情緒鬱悶悲傷、健忘及疲勞無力
提醒:口乾舌燥、排便不順暢者可加決明子3至5錢;四肢冰冷、容易腹瀉者加紅棗1兩。
看更多節氣「秋分」相關影音:
秋分咳嗽咳不停 林可彤示範毗濕奴式、半弓式、站姿後彎 三分鐘健身操止咳化痰
秋分養生食補這樣吃 年糕燒螃蟹 保護腸胃幫助消化
秋分養生食補這樣吃 椒鹽芋絲台灣鯛 營養豐富高CP值美味
秋分養生食補這樣吃 川味臭豆腐豬血煲 香辣排毒營養開胃
白露脾胃消化不順暢 林可彤示範扭轉椅式、三角扭轉、壓腿排氣 三分鐘健身操潤腸通便
白露養生食補這樣吃 五色魚片枸杞蒸蛋 滋陰潤燥保護呼吸道
白露養生食補這樣吃 牛排佐辣味燉飯強身健體補元氣 煎牛排完美熟度秘訣大公開
白露防溫差變化 中秋柚子變身萬用果醬 陳德烈傳授超實用初秋廚房魔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