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報醫筆記】流感疫情上升 換季期間突發呼吸困難常見疾病與處置

節氣進入寒露之後,氣溫明顯降低,疾管署說目前處流感流行期,上週門急診類流感就診人次達11萬210人次,疾管署呼籲,目前流感疫情呈上升趨勢,符合公費流感疫苗接種資格民眾請儘早接種,如有呼吸困難、發紺等流感危險徵兆,應儘速就醫。

【案例】

換季期間,有時陰天、有時雨天,有時清晨天氣還不錯,中午過後卻開始變天了,天氣不是那麼的穩定。這時,值班台廣播響起「救護、救護,急病救護~呼吸困難」,放下吃到一半的便當,趕緊拿著出勤裝備坐上救護車趕往救護地點。地點是住家五樓,家屬引導我們進入房間,看見一名約75歲的男性長者,坐在床邊、身體往前傾、呼吸急促,很明顯地觀察到在吐氣時病人是噘著嘴,吐氣很緩慢很費力的樣子,看起來應該是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急性發作。


【關鍵問題】:

  1. 換季期間常見的急性呼吸困難病因有哪些?

  2. 什麼是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

  3. 為什麼病人除了呼吸喘,還會身體往前傾、吐氣時噘嘴?

  4. 當下如何協助減緩病人不適?


【關鍵處置+問題解析】

當季節轉換時,往往是呼吸道疾病的好發期,這時期常見的呼吸道急症有氣喘及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氣喘主要是病人可能因接觸過敏原,造成支氣管的平滑肌痙攣收縮而氣流阻塞,這個急性發作的情形是可逆的,遠離過敏原並經由藥物治療緩解後,肺部不會受到傷害;而慢性阻塞性肺病,是種常見的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已對肺部造成了不可逆的損害。簡單的比喻,COPD肺部內的氣管如同下班時段的道路,因道路狹小、車流量大造成道路壅塞,而每一台車想像成載著氧氣要到肺臟進行氣體交換,卻因為阻塞導致病人無法順暢呼吸。

根據2019年世界衛生組織的發布,COPD是全球十大死因的第3名[1],每年死亡人數高達300萬人以上,也是台灣十大死因的第8名,每年因COPD死亡的人數將近5,000人[2];而誘發COPD因子包括吸煙、空氣污染(環境、工業等)及肺部感染,其中吸煙是造成COPD的主要因素[3]。COPD又分成慢性支氣管炎及肺氣腫;慢性支氣管炎是支氣管或其分枝因發炎反應造成黏液泌過多,造成通氣不良;肺氣腫則是因支氣管分支末梢因病理的變化(永久性的擴大),造成肺泡被破壞及塌陷,肺泡因缺乏彈性造成換氣不良,故以上皆會造成病人血氧的降低及二氧化碳的升高[4]。

COPD的病人因肺部通氣阻塞和氣道狹窄,呼吸吐氣時要施加額外的壓力來清除肺部的空氣,此時病人會將嘴唇噘起並將身體往前傾,可以減少呼吸肌(橫隔膜)的負擔這樣可以減少空氣的流量,進而增加壓力。現場經由詢問家屬得知病史,評估呼吸次數及偵測血氧濃度,協助病人使用支氣管擴張劑、請病人放鬆心情及氧氣鼻導管的治療後,稍有改善不適,用搬運椅將病人搬到一樓上救護車送醫治療。

【減少發病風險及適當處置】

因COPD是一種慢性疾病,可以經由以下方式避免或減少發病的風險[4]:

1.戒菸:吸煙是COPD主要的風險因素,戒菸是最重要的預防措施。

2.避免二手菸:遠離長期暴露在二手菸或三手菸的環境。

3.避免空氣污染:避免在污染嚴重的環境中待太久,如交通壅塞的道路;建議配戴適當口罩。

4.避免接觸有害氣體和塵埃:避免長期接觸有害氣體和塵埃,如工業廢氣、化學品、塵埃等,如工作需要應配戴適合的防毒面具。

5.適當運動:適當運動(如有氧運動及重量訓練)可以強化肺部功能和心臟健康,避免過度肥胖。

6.飲食均衡:注意攝取足夠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增強免疫系統和身體健康。

等待119到達前,可以讓病人坐著,若家中有氧氣設備可協助使用,醫師開立的支氣管擴張劑可用來減緩支氣管的痙攣,增加支氣管擴張,獲得通氣的改善。

【TEMTA救護一點通】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