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報醫筆記】放氣球止血救命? 淺談外傷急救新技術

根據衛福部公告資料顯示,意外事故近年來一直名列於國內十大死因。而出血又是外傷患者死亡的主因之一,也是事故發生 24 小時內最能夠藉由醫療介入而逆轉及避免的死亡。如何阻止失血導致休克發生或縮短休克時間,是增加病患存活率的關鍵。

【關鍵問題】

1. 外傷出血時現場要如何處置 ?

2. 無法加壓止血部位要怎麼辦 ?

3. REBOA止血原理為何 ?

4. 使用REBOA沒有副作用嗎 ?

5. REBOA還有什麼其他用途 ?

1. 外傷出血時現場要如何處置 ?

人體內所含血液總量相當於體重的 7-8% (約 5 公升),若失血超過其中的 15% (約 750 毫升) 就可能開始出現休克徵候,超過 30% (約 1.5 公升) 即有生命危險。因此當身體出血時,應儘快設法止血。傳統止血方式包含抬高受傷部位、直接加壓、止血點、以及止血帶止血法。然而以上緊急措施僅適用於肢端「看得到、摸得到」的出血,對於體腔或軀幹與肢體交界處出血,則需要其它醫療措施介入才能夠達到有效的止血。

2. 無法加壓止血部位要怎麼辦 ?

對於無法加壓部位之出血,醫療團隊會給患者注射止血針、輸液/血、進行血管栓塞或其它手術。然而挑戰在於,越接近心臟的血管管徑越粗大、失血時流速也越快,導致這類病患只有極少時間可以等待轉送以接受進一步治療。因此,對於無法壓迫止血的體腔出血,急救復甦性主動脈血管內氣球阻斷術 (Resuscitative Endovascular Balloon Occlusion of the Aorta, 簡稱REBOA) 可以用來暫時控制出血,為病患爭取時間而逐漸被應用。此技術目前被認為適用於嚴重橫膈以下出血性休克甚至瀕死狀態,屬於較不具侵入性、快速、且能夠有效控制出血的微創替代手術。

3. REBOA止血原理為何 ?

    REBOA 是經由鼠蹊部表面將氣球導管從股動脈置入,之後推進到主動脈內,並於出血處的近心端把氣球撐起以阻斷血液通過,達到遠心端暫時止血的目的。

降主動脈可分為三個區域: 第一區位於左鎖骨下動脈至腹腔動脈幹之間,可控制橫膈以下的大出血;第三區位於腎動脈至腹主動脈分岔處,可控制骨盆或軀幹與肢體連接處的大出血。急救團隊會先經過超音波、X光、或是斷層掃描等檢查後,推斷出血部位以決定球囊放置的位置。                                    

4. 使用氣球導管沒有副作用嗎 ?

REBOA 因為會造成氣球遠端血流受阻,雖然止住了失血,但也會導致內臟、脊髓與下肢等器官缺血或術後產生再灌流症候群等併發症。故並非所有腹/骨盆腔出血的病患都要進行此治療。醫療團隊會先經過積極輸液、輸血、止血藥等相關急救處置,若病患仍處於嚴重低血壓狀態,同時排除腦傷與胸部出血等禁忌症,才會放置 REBOA。一旦氣球撐開,創傷團隊會儘快採取進一步止血措施,並在出血部位受到控制後將氣球縮小,讓血流阻斷時間越短越好 (一般不超過 60-90 分鐘) 以避免產生嚴重的併發症。

5. 氣球導管還有什麼其他用途 ?

隨著急救觀念進步、旁觀者壓胸和公共空間自動體外去顫器推廣、與緊急救護系統優化,非創傷心跳停止病患執行心肺復甦術後恢復自發性循環的比例已逐漸增加,但得到良好神經學預後之比例則未有顯著改善。原因在於即使在良好的急救品質下,壓胸也僅能提供基礎心輸出量的 20-30%。由於冠狀動脈灌流壓和病患是否可恢復自發性循環相關,腦部灌流壓則和存活後神經功能恢復有關。因此,有學者提倡心肺復甦期間放置 REBOA 可以讓壓胸時有限的心輸出量重新分配,進而有機會達到更好的預後

。目前歐洲等國家已在進行相關的研究,本院急救復甦團隊持續創新並結合精準醫療概念,也是台灣早期使用REBOA治療病患的團隊,未來將進行使用 REBOA 於非創傷心跳停止病患的復甦的研究計畫,以增加病患更好的預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