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報醫筆記】溺水關鍵你我他!

救護人員匆匆地趕到現場,成群的遊客在溪邊搭營、烤肉、玩水嬉戲、撈魚蝦,也許是被救護車警鳴聲吸引,所有人目光疑惑地投向救護人員,等了一會兒,終於有一男子喘吁吁跑過來引導救護人員,男子表示:「他們突然發現朋友在水中,頭部載浮載沉,疑似溺水,便合力將他拉上岸,叫他雖沒甚麼反應,因為看起來還有呼吸,就讓他在岸邊休息,但他們發現患者越來越怪,便報案求救!」通過崎嶇的石礫岩石救護人員來到事發現場,五、六名年輕人面露焦慮圍著一名女性,約20歲,救護人員還未接觸便觀察到這名年輕女子似乎已沒有了呼吸,膚色蒼白,嘴唇有點發紺。如果你是溺水傷患的朋友,在救護人員到達前你能做甚麼?

【關鍵問題】

  1. 溺水會造成怎樣的傷害?造成傷害的機轉?

  2. 溺水常發生的地點有哪些?

  3. 報案時應注意甚麼?

  4. 救護人員到達前現場的民眾可以做甚麼?

【溺水會造成怎樣的傷害?造成傷害的機轉?】

溺水是因人體浸沒/浸入液體中而導致呼吸受到影響的過程;而傷患歷經上述過程後,其結果不管是死亡或是存活都可被定義為溺水[1]。而溺水的傷害主要是由於呼吸及呼吸道受到影響而造成腦部神經系統傷害,溺水時間越長,造成傷害越大[2]。

溺水的過程主要由於缺氧而失去意識、呼吸停止、導致心肺功能停止,這整個過程可能在幾秒鐘到幾分鐘內發生。而缺氧起因於當溺水時,進入口、鼻的水會被嗆出或吞下,此時傷患為避免口鼻持續進水,會下意識的憋住呼吸,但這不會持續超過一分鐘。當吸氣驅動力過高而無法抵抗時,水依然會被吸入咽部、喉部造成嗆水、咳嗽。當持續溺水,這樣的吸氣反射甚至會將水吸入肺部內,造成缺氧。另外也可能會發生喉頭痙攣而造成窒息,後續會因腦部缺氧下而停止此痙攣[3]。

【溺水常發生的地點有哪些?】

據國家發展委員會公布2018~2021年各級消防機關執行水域救援勤務資訊及2012~2021體育署資料發現,溺水地點通常是在海邊、碼頭、溪河流、湖泊、圳溝、魚塭等開放性水域,游泳池發生機率則相對較小,不過除上述地點外,溺水也有可能在家中浴缸,且以4歲以下小朋友居多,因此家中若有孩童,家長要特別注意[2]。

【救護人員到達前現場的民眾可以做甚麼?】

面對溺水傷患,應立即撥打119求救,而水域救援應建立在專業訓練上,有研究顯示有5%溺水死亡的傷患,原本都是施救者[4],因此進行救援時,應先考量自身安全,並以器材救援為優先,如桿子、棍子伸出救援,或是拋出繩索、救生圈(衣)以及使用船、救生板接近救援。將患者救上岸後應盡速搬運至安全處進行評估及急救。

【報案時應注意甚麼?】

  1. 打119報案時:應冷靜明確講述需要甚麼協助(如:消防車協助救援或救護車)以及案發地點,若無明確地址則可提供明顯之地標物,且最好有人先至明顯處進行引導,並留下聯絡方式。

  2. 若患者無意識、無適當呼吸:應立即於平坦處進行CPR,與一般民眾版CPR僅做壓胸急救不同,溺水傷患主要是低血氧造成,應此盡可能以30下壓胸後進行2次人工呼吸(30:2),持續為患者急救。現場若能使用自動體外去顫器(AED),在貼上電極貼片前,應先將傷患貼片黏貼處之皮膚擦乾,並依AED指示進行急救。

  3. 若傷患無意識、有呼吸:可將患者以側臥、復甦姿勢擺位,避免吸入嘔吐物,造成嗆傷,另外需為患者擦乾、移除濕掉的衣物,給予保暖,並派人持續觀察傷患狀況是否惡化(無適當呼吸),直至救護人員到達。

  4. 若傷患有意識:除為患者進行保暖外,如果傷患拒絕就醫,可告知傷患:溺水會有引發延遲性肺部併發症的風險,有研究顯示,一開始只有輕度或中度呼吸症狀患者,死亡率也有0.6~5%[5],所以應至醫院進行檢查。

  5. 紀錄:冷靜記錄現場發生過程,以及急救時序,以利與救護人員交接,讓救護人員及醫師能為患者進行更確切的評估及治療。

救護人員到達現場會先評估現場安全,並尋找關係人(親友、目擊者)詢問現場狀況以評估傷患可能的傷情,若有跳水或高能量撞擊可能會考慮進行頸椎保護,另外也會依各縣市到院前急救程序,給予進階呼吸道處置、高濃度氧氣治療,以及BLS(基本救命術)或ALS(高級救命術)等急救處置。雖然所有急救人員都會盡全力為傷者進行搶救,然而急救之成功與否,需要建立在救護人員到達現場前的初步急救處置,若要降低憾事發生,除了預防之外,關鍵就是你我都能熟悉急救措施,並冷靜面對。

【TEMTA救護一點通 】

【參考文獻】

看更多相關新聞
新北驚傳溪流意外 3友連袂泛舟28歲男翻船失蹤
秀姑巒溪泛舟翻船釀8傷!最嚴重骨折開刀
台中3高中生大安海濱樂園玩水 1人遭捲走
花蓮男戲水遭大浪捲走20米 岸巡隊即刻救援
花蓮新城2男童玩水落海 1獲救1送醫不治
[特企] 需求復甦與美國升息拉扯 大宗商品趨勢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