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報醫筆記】炎炎夏日在家也會中暑?

夏天到了,天氣越來越熱,有一日氣溫來到最高溫40度,中午過後正準備休息時,值班台廣播「救護、救護,急病救護」,我們趕緊下樓穿起標準防護(防水隔離衣、髮帽、面鏡、N95口罩、手套)準備出勤。上了救護車趕往救護地點的途中,車上的冷氣吹著,但在防護裝備內的身體是熱呼呼的,這一天真的有夠熱。到達救護地點,病人鄰居趕緊協助引導我們進入一棟民宅(老舊建築物,病人居住的地點是獨立一間房間),現場空間狹長(約3坪)、房間內很熱、一台桌上型鐵製電風扇正吹著、窗戶貼著泛黃的壁紙,病人是名男性約70歲的長者、獨居、躺在床上微微的抽搐著、呼吸急促。

【關鍵問題】:

  1. 待在家也會中暑嗎?病人會有什麼徵象呢?

  2. 現場的民眾可以做什麼處置?

  3. 中暑有哪些不同的類型?

  4. 中暑的死亡率高嗎?

我們往前接觸病人後發現皮膚燙燙的、而且很乾燥、全身紅潤,很快地就意識到病人可能中暑,現場環境也不適合處置病人,示意同事一起將病人搬到戶外中庭(有遮蔽物阻擋太陽),並急忙地將病人衣服脫除,同事趕緊給予氧氣,量測血壓、血氧及體溫,體溫高達42°C,難怪這麼燙。同事開始準備IV(靜脈輸液)的用具後並準備施打,我請鄰居幫我拿冰包(鄰居後來去超商買了4包冰塊包),每包冰包各用1條三角巾包覆(避免冰包直接接觸皮膚造成凍傷)後放在病人的兩側頸動脈及兩側腋下,期待能幫病人降溫。

搬上救護車後,再次量測體溫41.5°C,將後車廂冷氣開到最大,持續監測生命徵象直到醫院。到院後交接給護理師,此時病人已有改善,體溫也下降到40.5°C,抽搐的狀況也停止;此時看著我們自已,面鏡是整個起霧、N95整個都濕了、手套內都是水,更別說衣服及褲子濕的程度了。和同事開玩笑說著,病人是傳統型的中暑,我們則是勞動型的中暑,趕緊忙完返隊補充水份。

【中暑的發生原因與類型】

中暑是因為人體暴露在高溫環境過久,體溫調節機轉瓦解的情況,此時體溫可能會≥41°C,持續高溫會導致身體系統的組織都受到傷害,而造成身體多重器官衰竭[1]。中暑可分為傳統型與勞動型,傳統型中暑常發生在持續高溫度及高濕度的環境下,好發於小兒及長者身體的溫度調節整功能較其他族群較為緩慢,所以更容易增加中暑的機會),如空間換氣不足、處於高溫的空間內或炎熱的天氣汽車熄火小嬰兒被留在車內[2];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臟病…等)或長期服用特定藥物的人更容易發生傳統型中暑。勞動型中暑常發生在熱而且濕度高的環境下,當身體因活動快速產熱的速度大幅超過身體散速度時就容易發生,好發於年輕的運動員或勞動者[3,4]。熱急症中以中暑為最嚴重的傷害,缺乏適當適時的處置死亡率可能超過3成[5]。

【日常預防及適當處置】

室外活動前應該先確認氣象狀況,做好防曬、補充水份、盡量不要在正中午等較熱時段外出或運動。若因工作需求,處於高溫的環境下工作,應該定時休息及補充水份,減少單人執行,避免身體不適時無人協助;室內應保持空氣流通,注意室內溫度,小兒及長者因身體調節功能較差應定時補充水份。

在炎炎夏日中,感覺自已有頭痛、身體有點燙、皮膚發紅而且乾燥無汗、呼吸有點快、噁心嘔吐、心跳快、全身無力時,應該移動到陰涼的地方坐下休息,喝點冷水(可考慮加一點食用鹽或運動飲料)降低體溫,仍然沒有改善時,應立即就醫或打119求救。等待119到達前,可以請病人或經病人同意協助脫除多餘的衣物,使用濕(冷)毛巾拭身體,搧風,冰的的瓶裝水(或隨手可得的飲料)放置於雙側頸部及腋下等方式協助散熱,並隨時觀察病人的意識狀況。

【TEMTA救護一點通】

【參考文獻】

◤對抗炎夏必備◢
熱銷品牌風扇 免千元送到家
冷氣到府安裝 全面降價再送好禮
高CP值手持風扇 走到哪涼到哪
夏天吸濕排汗衫 優惠390元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