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意論壇】學習歷程檔案讓教育看見生機

10月27日,教育部國教署公布,有近八成的高中學生已上傳學習歷程檔案,同時媒體也報導若干扭曲的現象,諸如:傳出補習班代寫、瘋狂上傳等亂象,(二)教師為了認證學生的作品,工作量大增,恐成「受災戶」,(三)有的學生嫌麻煩,但有的喜歡展現特色等。顯然,學習歷程檔案的風波,暫時可解,不過,仍有約二成的學生尚未上傳,亟須瞭解其未上傳的原因。另外,已上傳的內容是否符合學習歷程檔案的要求,以協助學生儘早認識學習歷程檔案的內涵,並能掌握學習歷程檔案的建置要領。

實際上,大部分的問題乃肇因於學習歷程檔案與大學推甄入學的連動,且因最高佔比可達50%,更讓大眾質疑,學習歷程檔案的評分能否達到客觀與公正,這也是最根本的問題所在。此外,學習歷程檔案(Portfolios),又名「學習卷宗」或「學習包」,亦即,任何有意義的學習皆可納入其中,尤其,我們習於以筆試來評量學生的學習成就,不論是學校成績單或是學測,都是以數字來表示學生的學習成就。不過,分數高未必代表真有才能,分數低也未必不行,這樣的落差正可藉由學習歷程檔案的內容展現,以瞭解學生真正的學習力,可彌補傳統考試僅強調分數的不足。

質言之,數字是僵化的,但學習歷程檔案,可將那些數字,不論是高分或低分,適切的賦予意義,例如:國文、英文等語文課,只要看學生曾閱讀了哪些書籍或期刊雜誌,獲得那些心得或推論,即不難瞭解其興趣與思考層次。再如數學、科學等領域的學習,當學生敘述其思辨過程,以獲得新知識或發生概念改變,甚至是藉由動手做實驗、與同學討論而獲得解答,由學習歷程檔案的記錄,即能看出其學習歷程與如何求出解答。當然,這些都不是藉由考試分數所能展現或度量的。因此,學習歷程檔案並非是多餘與額外的學習工作,它是與學習息息相關,不是憑空杜撰的,是用來呈現學生真實的學習與成果。

學習歷程與傳統考試互補

傳統測驗著重於數量的呈現,然而,學習歷程檔案,是藉由不同來源,包括:課程成果與多元表現等文字、圖表、競賽等質性內容,來展現學生的特色與才能,數量與質性資料二者相輔相成,相互呼應,且能一致性的彰顯學生的學業表現與潛力。所以,倘若學生能明白學習歷程檔案的意涵與做法,他不僅不會抗拒學習歷程檔案的撰寫或上傳,也無須找他人代勞,因為,只有學生自己,才能深切瞭解自己的學習狀況,正如一個人偶而身體微恙,要看醫師,也得自己去告訴醫師,是那裡不舒服,對症下藥。

明乎此,學習歷程檔案的建置將不是惱人的額外負擔,它本身就是大量的自主學習,其結果也就是學生在某一階段的學習作品集。因此,建議學校、教師,能相對的減少學生日常的課外作業,因他們從學習歷程檔案的建置所學的,絕不會比作業來得少。總結來說,倘若學生的學習歷程檔案能有助於其學習,也能做為其甄選入學的有力依據,那麼,我們可以雀躍的說,台灣教育正往實實在在的方向進行了。


論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