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意論壇】 小英的包袱 阿德如何擔?

吳敦義,馬英九任內政績不惡的行政院長,出任馬英九第二任(2012-2016)副總統時,即使民調不高,但吳敦義一直期待能接馬英九的棒、代表國民黨參選2016的總統。

無奈,馬英九第二任滿意度低迷,至2014年「318太陽花學運」後崩盤,該年底九合一國民黨慘敗,罪魁禍首是馬英九;原本民調已不高的吳敦義,因為和馬英九綁在一起、脫不了身,於是跟2016大選完全脫離,連表態參選都沒辦法。

現在的賴清德,會不會遇到類似的狀況,被蔡英文拖累,即使代表民進黨參選,2024也步步荆棘?

當然,賴清德的形象、民間聲望與支持度,遠非吳敦義所可比擬。但是,現在民進黨在九合一敗選後呈現持續低迷的狀況,很令人擔心。

遠的不說,林智堅的論文抄襲案熄火了嗎?新竹市的「大秘寶」(如棒球場)是否真有其事?台南從88槍引發的爐渣案、光電、議長選舉的黑金傳言,似乎正侵蝕民進黨的根基,是否繼續爆開?連帶的治安問題(如高階警官染黑、層出不窮的槍擊案和詐騙擄人凌虐案),是否令人民失去對民進黨政府的信心?高端疫苗內線交易疑雲,讓人更是心寒⋯⋯。諸如此類,反對黨絕對會猛烈攻擊,如果議題持續發酵,時間久了,神仙也難救!

有人憂心,這些蔡政府的執政不力,賴清德都要概括承受嗎?如果要承受,承受得了嗎?但賴清德「有責無權」,這公平嗎?(政治上,反對黨絕對往賴潑髒水)。如果不切割,會不會穩死無疑?但,同黨的正副總統,又要如何切割?凡此種種,正在考驗著賴清德。

民進黨今日的困境,早在2020總統與立委選舉大勝時已經埋下。圖/民進黨台北市黨部官網
民進黨今日的困境,早在2020總統與立委選舉大勝時已經埋下。圖/民進黨台北市黨部官網

其實,民進黨今日的困境,早在2020大選結束時就已經埋下,2020大選隔天(2020/1/12),曹長青在民報專欄以「蔡英文大贏,台灣隱患」為題,發表論述指出「對於民進黨來說,….這次贏得大選,香港因素起了決定性的作用,但他們能在多大程度上認清,這個結果,既不是民進黨的政策、施政成績,更不是蔡英文領導有方,而只是因為中共炸香港的彈藥,先把它自己在台灣的同盟軍給炸死了,蔡英文撿到便宜而已;…」

「…那麼民進黨內在多大程度上清楚這個現狀?他們是否會珍惜這次撿到的機會,用真正的行動為台灣人民做事,而不是再四年的空轉,再四年的只玩權謀權術,只享用權力的光環,而不真正為台灣謀利益?」

曹長青進一步指出:「上次贏得大選後,蔡英文沒有兌現選前重大承諾。這次幾乎就連任何承諾都沒有,那簡直就是可以直接躺著享受權力的榮光了。在這種情況下,在台灣官場和主流媒體都是壓倒性地諂媚權力的情況下,對蔡英文和民進黨的監督制約,就只靠少數自媒體和良心台灣人了。」

這些隱患,曹長青老師都不幸言中了,如今,只有黨權、在體制上無法置喙府院人事與政務的賴清德,能如何衝出一條血路?

其實,九合一敗選後的民進黨政府要大破大立,並不是難事,只要立即做幾件事:

一、內閣總辭改組大換血,雖然最佳時機已過,但立院總預算通過後,也不失為一個時間點;這沒有蘇貞昌功過的問題,而是執政黨期中選舉大敗,內閣改組是一個民主國家的ABC。

二、林智堅須為其論文抄襲案鄭重道歉。這是對學校眾多莘莘學子、社會兢兢業業國人樹立一個標準:我們要成功必須靠自己努力;抄襲作假,只有認錯道歉。

三、國安局長陳明通必須下台,陳教授指導的學生們,違反論文學術倫理,即使已被台大解聘,但陳明通在林智堅論文案爆發後,說謊力挺林智堅未抄襲,至今未道歉,誠信有問題的人,不適任國安局長。

四、府院黨必須嚴正力挺檢調快速查辦相關黑金傳聞、議長賄選案。民進黨更要以高於法律標準要求其黨員,該停權就停權、該開除黨籍就開除。

林智堅的論文抄襲案熄火了嗎?陳明通說謊力挺林,至今未道歉,誠信有問題的人適任國安局長嗎?圖/新竹市政府提供
林智堅的論文抄襲案熄火了嗎?陳明通說謊力挺林,至今未道歉,誠信有問題的人適任國安局長嗎?圖/新竹市政府提供

上述措施,不全是黨主席權責所能決定。如果府院無法大破大立,賴清德仍應盡最大努力進行黨務改革,黨務改革,要讓支持者、人民有感者,只有兩個字「民主」:

一是恢復黨內民主機制,讓黨員可以大鳴大放,不再是一言堂,如此方可建立公平競爭制度,讓黨貼近民意;。

二是讓黨籍立委能依民主制衡的體制,擁有依民意監督行政團隊的空間,這會是一個嶄新的嘗試。過去完全執政的政黨,不管是國民黨或民進黨,最後黨意都凌駕民意,民意代表只執行黨的意志、護航行政院,使立法院被譏為行政院立法局,這是正確的政黨政治嗎?

這當然不好做,沒弄好,會被認為黨政不協調,甚至是故意掣肘政府,讓蔡英文跛腳,造成黨內矛盾。但如果黨籍立委真能以民意為依據,就事論事,對行政院政策,該贊成就贊成,該監督就監督,這是中間選民所樂見。

賴清德黨務改革,要讓支持者、人民有感者,只有兩個字「民主」。圖/賴清德粉專
賴清德黨務改革,要讓支持者、人民有感者,只有兩個字「民主」。圖/賴清德粉專

其實,賴清德7日在台北市舉辦「向黨員報告-政見發表會」青年場時已委婉提及此一概念:「民進黨有個文化,在野時是『對內競爭、對外團結』,但執政後常常自我收斂,會支持總統或閣揆的領導,好處是避免民眾理解分歧…」、「黨的角色不能沒有,黨的理想性、執政黨的理想價值存在與否,若台灣社會對目前政策推動有疑慮,黨的角色不能只是護航而已,應該要求行政單位或各部會說明。」

最後,賴清德不該只以民進黨黨主席的名義去改革,也不能只以民進總統候選人的態度發表言論,而是要以2024總統的高度去思考黨政與國政「怎麼做,對台灣最好」;就像一個醫師,做任何醫療定,永遠是「以病人福祉為中心」的思考模式一樣。

論壇屬作者意見,文責歸屬作者,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