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意論壇】 文明與反文明──生命哲學的角度

人類有精緻文明約莫2000多年,亞洲、中東、歐洲與非洲皆然,大概都是紀元前十世紀至五世紀時萌發了城市、各種制度與文字等。這些精緻文明的成果,有科技的、經濟的、文化的與社會政治的。科技的成果就是人類「天工開物」、「開物成務」,控制了自然;經濟的成果是「盡山川大地之利」、「互通有無」、以達利用厚生;文化的成果則是美學、哲學與精神思維之人文化成。

最後,我們要問:2000多年來,社會政治上文明發展的成果何在?如要用最短的話來回答,可能就是「和平」──人類生活中「和平」已較為可能、也較成常態了。

世上不論哪個民族,先民生計維艱,例如14世紀之黑死病,就抹除了歐洲一半的人類;而根據研究,人類歷史上幾乎總有一半人口是活在「生存線」邊緣掙扎,受到飢餓貧病威脅。從上古到中古到近世,戰爭攻伐之頻仍,鐵蹄烽火折磨百姓,幾乎無有止歇,時刻發生在先民身上的戰死、橫死、猝死、慘死成為生命之日常,我們的文明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發展下來的,回顧起來,充滿血淚。

而今日現代化的民族國家,多朝向實現民主法治與人權前進,國際間也成立各種區域性與普世組織,旨在維繫和平。於是從1945年以後,世人基本上在和平中度過。

在這70多年間,人類因和平而科技迅速進步,經濟大幅邁進,文化藝術蓬勃發展,無疑大多數人都享受到了無戰爭的裨益。固然各國政治發展程度不同,經濟繁榮程度不同,甚至內政治安良窳不同,但大部分人尚可說是在相對穩定環境中追求個人福祉與人生目標,力求安居樂業。沒錯,有人失去幸福:或為疾病侵擾,或逢自然災難或人為(暴力/非暴力)事故,或經濟/營生失敗甚至破產,但這些基本上都是「正常社會必然發生之事」。

戰爭使人失去性命,失去財產,失去家園,失去親人。圖為俄烏戰爭,烏克蘭建築物毀損情形 /  民報資料庫
戰爭使人失去性命,失去財產,失去家園,失去親人。圖為俄烏戰爭,烏克蘭建築物毀損情形 / 民報資料庫

但有一事對人類幸福之影響乃為上述之加總而有過之,此即為「戰爭」。戰爭使人失去性命,失去財產,失去家園,失去親人;總言之,戰爭使人失去一切幸福。然戰爭並非一如上述之「正常社會必然發生之事」,亦非必須發生之事,而是由人之錯誤認識之累積所造成。何謂錯誤認識?在現代國家中是指縱容極權與獨裁,或甘願被其洗腦。

此處戰爭指極權國家發動之侵略戰爭(抵抗侵略者乃高貴勇敢行為,並非本文所指)。極權國家無民主,掌權者可恣意妄為,利用龐大現代國家機器遂行其私人野心。通常其乃利用某種意識形態(例如共產主義)或是鼓吹某種虛妄價值(通常是民族主義)來動員軍隊與人民,把整個國家變成其個人權力遊戲與實現野心之「玩具」。

民族主義是最常被使用的口號工具,獨裁者其實是用此來催眠其國民,綁架整個國家。「恢復民族榮光」是可笑虛妄的口號,因為世人對發動戰爭的民族是無比痛恨的,對縱容或無力阻止獨裁者的民族是鄙視的,何有榮光?發動戰爭,重創文明,野蠻行徑,愧對先祖,何有榮光?但通常舉民族主義大旗之獨裁者都可輕易綁架國民,令人慨嘆!茍有不被洗腦或是發揮良知站出來反對之知識份子,就受到無盡迫害直至失去自由與生命為止。

古希臘亞歷山大大帝東征期間,抓到一名盜賊。大帝親自審訊:你好手好腳,為何不努力工作而竊人財物?賊答:我取人財物被視為卑鄙之盜賊,陛下傾舉國之力、帶領大軍滅人家園、佔人國土,卻被人讚頌,其實與我之間只是規模之別、本質何異?

現今發動戰爭或是亟欲發動戰爭之獨裁者,本質上乃是一夕間奪取大眾自由與幸福之大盜,只不過假國家利益與民族主義、以現實國際政治策略之名為掩護,實則是對人類文明之最大程度戕害:其本國人民在其威逼下步入戰爭,他國人民在其策動國家機器侵略下被戰火蹂躪而人身家園毀滅,這就是反人性與反文明之罪。

每一位人類來此世間短短數十年,所有文明成果───政治、經濟、文化等──其價值都在於:在和平的環境下,幫助人類在短暫生命中規劃與追求其生命意義之實現。所謂文明,即是將此追求之藍圖與經驗世代傳遞下去,讓所有人具備充分的觀念與自由來親自體會此追求。

就生命哲學而言,戰爭乃是粗暴地剝奪此自由,因為它大規模與剎那間剝奪了生命本身!戰爭是人類集體文明與個人自由最大的威脅,因它的本質是反對與消滅自由的,它是反文明與反人性的集大成。任何要發動侵略戰爭的個人或群體,是不配在人類社群中立足的。

由以上,我們殆可知如何看待動輒以力圖「恢復民族榮光」發動戰爭者了。

論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臺,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