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權國中「大橋頭Class」社區踏查 復興社區文化亮點

臺北市民權國中何亞竹老師期望「大橋頭 Class」讓學生對社區產生認同
臺北市民權國中何亞竹老師期望「大橋頭 Class」讓學生對社區產生認同
民權國中「大橋頭Class」環境教育課程榮獲北市101環境教育路線徵文特優獎
民權國中「大橋頭Class」環境教育課程榮獲北市101環境教育路線徵文特優獎
何亞竹老師帶著參與環教研習的老師走訪大橋頭
何亞竹老師帶著參與環教研習的老師走訪大橋頭

提到臺北市大同區,多半民眾會聯想到大稻埕街區,而同樣位於大同區的大橋頭,即使曾以臺北橋下的機車瀑布登上國際媒體版面,也有捷運站經過,對一般民眾來說,卻少有留下深刻記憶,也不常有機會被提及、談論。為了彰顯大橋頭的社區文化,在民權國中何亞竹老師說,為了挽救逐漸沒落的大橋頭社區,她和徐千惠、王曼如兩位老師從去年起共備創新跨領域課程「大橋頭Class」環境教育課程,帶著學生進行社區探索,讓學生深入認識自己生活的社區,進而產生緊密的在地認同感,並且能思考社區復興的具體做法。

何亞竹老師認為,學生除了要學習課本上的知識外,更有走出教室,全世界都是學習的場域。大橋頭乍看下雖是一個很簡單、平凡的社區,但卻蘊含著濃厚且重要的庶民文化,少有相關的文史紀錄相當可惜,因此期望透過「大橋頭Class」環境教育課程,讓全校師生能認識在地社區。

何亞竹老師表示,民權國中有不少從三重蘆洲越區就讀的學生,也有不少民眾從臺北橋的另一端來到大橋頭工作討生活,這些外移人口也對於社區文化的形成產生影響,像是夜市文化、米食文化等。當走近臺北橋,親眼觀看到曾被國內外媒體報導的臺北橋機車瀑布,不少同學為之驚奇,也相當感動,課程也藉此帶著學生探討新北市三蘆地區人口通勤就學的跨區勞動狀況,並追溯歷史,從劉銘傳設計可開闔的「淡水木橋」,而後因風災改建成的鐵橋,更讓藝術家歌頌-臺北八景「鐵橋夕照」,在這重要交通樞紐旁的民權國中,也是融合新北市與臺北市人口交流的匯集處。

此外,學生還走訪臺北市最有人情味的太平市場,聽著攤販叫賣聲,觀察大橋頭下早市的特點與買賣活動;拜訪質樸而充滿米食文化的延三夜市,飲食類型偏呷粗飽,從夜市經營時間瞭解大同區深夜勞動的現況,及意想不到隱藏小巷中的必比登美食。

在地的歷史需要被瞭解,唯有瞭解才會給予關心、付諸行動。何亞竹老師希望能藉由學生實際參與學校、社區,感受日常生活的環境,找出大橋頭社區中符合永續發展目標的優美之處,並能發掘尚待改善的問題,讓學生內省後自發進行倡導和行動,並能行銷社區,吸引更多人走進大橋頭,認識在地人文歷史,感受大橋頭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