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企業投資再生能源興趣缺缺,中國轉向國營發電公司接手推動

【財訊快報/林浩博】外電報導,隨著再生能源對私部門的投資吸引力不再,中國轉向國營煤炭發電公司掌管該領域的下一階段推動。 民營企業幫助中國成為全球最大乾淨能源生產國。如今中國追求2060年達到碳中和,加以對再生能源的補貼結束,民營企業變得興趣缺缺,國營企業得帶頭。

中國最大的五家國營電力公司已宣布,規劃五年發展約305吉瓦的新風力和太陽能發電,接近是外媒預估同期美國綠能發電兩倍電量。在產量最高峰,總發電量足以提供給全日本使用。

其中一間共同聲明的企業—國家電力投資集團(簡稱「國家電投」)的策略管理主管Li Peng上個月在北京清潔能源博覽會表態,稱:「碳中和是國營企業的核心責任,…我們必須提供給社會綠色能源。我們產業必須幫助其他公司減少碳排放與達成碳中和。」

這五家國營企業合稱「五巨頭」,除了前述的國家電投,還包括國家能源投資集團(簡稱「國家能投」,也是中國最大煤礦生產商)、中國華能集團、中國大唐集團、中國華電集團。這幾家企業規劃增產一倍風力與太陽能發電的同時,它們也持續新增國內煤炭發電廠項目,以及追求海外石化燃料發展。

另外,隨著中國因經濟從疫情反彈而今年有望煤炭燃燒量創紀錄的同時,這五巨頭也會受惠。這五家企業共控制了中國約一半的燃煤發電廠。週四中國燃煤期貨價格升至新高,並且在週五早盤依然在那位置附近。

在政府補助結束且當局拒絕支付逾期的風力與太陽能費用下,這些企業加速再生能源計畫。外媒智庫在北京的分析師Jonathan Luan表示,這使得相關投資回報率對私人企業較無吸引力,但對可以較低成本借貸,且必須肩負社會責任的國營企業,則依然有利可圖。

透過施壓電力公司轉向再生能源,決策者希望加速煤炭的淘汰。中國發電很仰賴蘊藏豐富的煤,且因經濟擴張,未來至少五年煤碳消耗也會增長。領導人習近平期待國家自2026年起減少煤碳使用,以便碳排放在2030年觸頂,從而2060年達到碳中和。

同一時間,煤碳作為確保國家能源安全的角色,如果替換的能源也是國內生產

則也不再是難以取代的障礙。中國是全球風力發電機和太陽能板的領先生產國。

Luan直言:「再生能源是在中國建造,不需要仰賴外國進口的燃料,所以這領域的安全面向已很穩定。」

去年12月習近平宣稱中國2030年將累計生產1,200吉瓦的風力與太陽能發電,暗示2025年底會新生產350吉瓦發電。據Wood Mackenzie機構,中國也打算同期增加約130吉瓦煤炭發電產能。

除了五巨頭,中小型國營公司如中國長江三峽集團、華潤集團、中國電力建設集團也誓言2025年底以前增加更多再生能源發電。這意味著目前的發電量規劃足夠滿足中國能源目標,即便私部門未提出相關新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