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眾生活習慣改變 馬祖「鼓板」傳承面臨難題

(中央社記者潘欣彤連江21日電)因生活習慣改變、人口老化等原因,廟宇祭祀活動參與人數日漸減少,亦影響到傳統「鼓板」傳承,除透過學校教育保存,民間人士更盼擴大交流、提升鼓板的能見度。

不願具名廟宇主委表示,在馬祖元宵節比過年熱鬧,過去都是當地民眾總動員,更有許多旅台民眾特地返回家鄉,陣頭動輒超過1公尺,鼓板隊陣容龐大。但隨著社友年事漸高,年輕人相對不願投入,陣頭規模年年縮短還得請軍方派人支援,鼓板隊也以最精簡的10人前後為主。

連江縣仁愛國小教師王建華則指出,為傳承鼓板文化,各校從20多年前即開始投入資源,或是請鄰近廟宇協助教學。舉例來說,介壽國中小擁有完整的鼓板隊,仁愛國小則委請同村的金板境天后宮協助教學,讓鼓板文化可以持續傳承。

除了傳承外,王建華說,保存也是另一項刻不容緩的議題。雖然馬祖鼓板協會前理事長陳崇順曾整理並編寫第1集馬祖鼓板譜,他也用簡單影像紀錄各村鼓板演奏與唸譜,但1人力量有限,僅能利用公餘時間投入。目前還有莒光西坵、北竿白沙與芹壁等地的鼓板樂尚未被保存,期盼有更多資源投入。

王建華也說,中國近年文化復興意識逐漸抬頭,中國大陸福建省長樂縣一帶也逐步恢復元宵遶境活動,但仍以較具現代風格的聲光、音效為主。他希望有機會組隊,帶著馬祖的鼓板隊參與長樂繞境,不僅象徵鼓板文化回到原鄉,更盼透過交流,提升這項無形文化遺產之能見度。(編輯:林恕暉)113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