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調/假帳嚇跑小草?近7成不信任柯文哲、民眾黨反感度創新高

民衆黨主席柯文哲。(圖/TVBS資料畫面)
民衆黨主席柯文哲。(圖/TVBS資料畫面)

民衆黨主席柯文哲近期陷入假帳疑雲,連帶黨内風波不斷,重創民眾黨和柯文哲的形象。《美麗島電子報》今(26日)公布最新民調,針對「三黨好感度」、「柯文哲信任度」進行調查,柯文哲信任度結果顯示,23.4%表示信任,69.1%不信任,至於民眾黨部分,有21.9%表示好感,65.3%反感,反感度達創黨5年的新高。

根據《美麗島電子報》調查,有21.9%對民眾黨有好感,相較上月陡降9.7 個百分點,但也有高達65.3%對民眾黨表示反感,則比上月陡增 15.7 個百分點。民眾本月對民眾黨印象評價的劇烈震盪是創黨以來最大幅度,超過去年11月「藍白合」破局的衝擊。

民調也指出,本月對民眾黨評價最劇烈震盪的民眾是女性、或桃竹苗及中彰投與基宜花東離島、或20至39歲與50至59歲、或國中至專科學歷、或泛藍民眾等群,對民眾黨有好感的比上月減少10個百分點;而女性、或桃竹苗及中彰投和高屏與基宜花東離島、或20至49歲與60至69歲,或國中至專科學歷、或泛藍民眾等群,對民眾黨的反感比上月增加了15個百分點。

另外,民眾本月對民眾黨的反感達到創黨5年以來新高,咸信是日前爆發總統大選政治獻金錯帳風波與危機處理連續失當以致擴大延燒尚難平息,加上柯文哲在台北市長任內的北投士林科技園區招商案、京華城案等,遭到告發涉犯貪汙治罪條例在偵辦中,柯文哲和民眾黨的處境如雪上加霜,面臨創黨以來最嚴峻挑戰。

柯文哲信任度

柯文哲方面,針對「整體來講,您對民眾黨主席柯文哲是信任、或不信任」,調查結果有23.4%民眾表示信任柯文哲,其中3.3%很信任、20.1%還算信任,比 2023 年 5 月民眾黨提名柯文哲參選總統時大跌22.4個百分點,有69.1%不信任柯文哲,其中39.4%很不信任、29.7%有點不信任,則是比2023 年5月民眾黨提名柯文哲參選總統時暴增 23.1 個百分點,未明確回答有 7.5%。

進一步交叉分析,民眾黨支持者對柯文哲的信任高於不信任77.3%比18.5%,其餘各群民眾壓倒性的不信任柯文哲,尤其是男性、雲嘉南與高屏和基宜花東離島、50歲以上、專科以下學歷、或泛藍與泛綠民眾等群都超過7成表示不信任柯文哲,而且愈年長或學歷愈低的民眾對柯文哲愈不信任,中立民眾則有23.9%信任柯文哲、54.8%不信任。

另值得注意是,本次20至29歲民眾不信任柯文哲的高於信任53.2%比40.6%,30至39歲民眾態度差距更明顯57.7%不信任、32.3%信任,至於對民眾黨有好感的民眾73.8%信任柯文哲、21.4%不信任,對民眾黨反感的民眾有90.7%不信任柯文哲。

民進黨好感度

民進黨方面,有50.3%對民進黨有好感,其中9.6%很有好感、40.7%有些好感,相較上月增加3.4個百分點,另有40.6%對民進黨反感,其中16.3%很反感、24.3%有些反感比上月微降0.1個百分點,未明確回答有9.1%,本月雖半數民眾對民進黨有好感,但同時也有超過4成表示反感。

進一步交叉分析,桃竹苗與高屏、40至49歲與70歲以上、國中以下學歷、泛綠民眾等群超過5成5對民進黨有好感,至於台北市與中彰投和基宜花東離島、50至59歲、專科學歷、民眾黨支持者與泛藍民眾等群則超過 4成5對民進黨反感。此外中立民眾 38.2%對民進黨有好感、39.4%反感

國民黨好感度

國民黨方面,有31.4%對國民黨有好感,其中3.6%很有好感、27.8%有些好感,相較上月減少0.9 個百分點,另有54.1%對國民黨反感,其中20.5%很反感、33.6%有些反感,則比上月增加 1.6 個百分點,未明確回答有14.5%,民眾本月對國民黨的印象評價仍有超過半數給予負評。

進一步交叉分析,僅國民黨支持者對國民黨的好感高於反感75.2%比16.3%,其餘各群民眾絕大多數明顯對國民黨表示反感,尤其是雲嘉南及高屏、30至49歲、大學以上學歷、泛綠民眾等群超過6成對國民黨反感,學歷愈高的民眾對國民黨也愈反感。此外,民眾黨支持者 56.1%對國民黨反感,中立民眾29.7%,對國民黨有好感、41.9%反感。

民調由《美麗島電子報》委託畢肯市場研究公司執行電訪,由戴立安負責問卷設計與分析。調查範圍為全國22個縣市,設籍在調查範圍,年滿20歲的民眾,調查時間為2024年8月21日至8月23日;採住宅電話與行動電話雙架構抽樣,並成功完訪1082人(住宅電話757人、行動電話325人),合併樣本在信賴水準95%時的抽樣誤差最大值為±3.0%。

更多 TVBS 報導
連戰鑽石宴大合照!「二媳婦路永佳」消失了 缺席內幕曝光
不知周遭人影響柯多大 蔡壁如:已六神無主
賴清德執政百日/趙少康評「朝野對撞、兩岸對抗」:比蔡英文更糟
調查官栽贓賄選! 張麗善:司法不應政治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