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遷加劇 澳洲刮起「蝙蝠龍卷風」

(德國之聲中文王)過去兩年間,狐蝠的數量在澳洲昆士蘭東北部小城市英厄姆(Ingham)呈爆炸性增長。英國BBC電視台去年初在報道中以“蝙蝠龍卷風”形容狐蝠籠罩城市的驚人畫面,這個詞很快也被其他媒體沿用。當地居民對狐蝠造成的噪音及惡臭抱怨連連。

狐蝠入侵城市的現象不僅發生在英厄姆,其他澳大利亞城鎮也出現多個大型狐蝠聚居地,密密麻麻的狐蝠白天聚集在此休息。在新南威爾士州格拉夫頓(Grafton)擔任售貨員的泰勒(Justine Taylor)表示:“狐蝠飛過時,天空看上去就像出現大片烏雲。夜色開始降臨後,突然間會飛來成千上萬只。”有時會有超過10萬只狐蝠同時聚集在當地。

病毒的天然宿主

狐蝠群活動時發出的噪音震耳欲聾,四處都可聞到刺鼻尿騷味。此外,蝙蝠是許多病毒的天然宿主,例如狂犬病以及亨德拉病毒,後者是一種人畜共通疾病,嚴重時可能導致死亡。

雖然澳大利亞衛生部強調,狐蝠對人類構成的健康風險相當低,但狐蝠攜帶病菌的事實仍讓人心生畏懼。

泰勒表示:“我一直很害怕狐蝠,每一次都暗自希望他們會降落在別家的院子裡。它們刺耳的尖銳叫聲還有翅膀拍打的聲音總是讓我失眠。白天在河邊也能聽見狐蝠的聲音。”

尋找樹木和水源

在澳洲大陸上生活著四種狐蝠,其中兩種屬於保育類動物。它們的主要食物為花蜜、花粉或水果。狐蝠張開雙翼後可達1.5米寬。

狐蝠的聚居地就如同繁忙的車站,每日都有大批的狐蝠飛進飛出。狐蝠夜間可以飛至50公裡以外覓食。一個季節中所累計的飛行距離可達1000公裡。

為了防止脫水,狐蝠必須定時補充水分。它們每次只飲用少量的水,避免身體重量增加不利飛行。克拉夫頓附近一條河流上的小島Susan Islands已經成為狐蝠的聚集地。

天然棲地消失

但氣候變遷和樹木砍伐導致狐蝠的活動越來越難以預測。隨著棲息地減少以及水源枯竭,它們開始在城市及郊區尋找庇護。致力於保護狐蝠的動保組織“悉尼蝙蝠”(Sydney Bats)的皮爾森表示:“狐蝠被迫棲息在它們本來不會造訪的區域。”

目前澳大利亞的狐蝠總數有所減少,但部分城市卻被狐蝠大舉入侵。

雪上加霜

過去幾年間,炙熱的溫度導致成千上萬的狐蝠死亡。因脫水而死的狐蝠從枝頭跌落地面。

澳洲去年11月的氣溫創下史上最高溫,一些地區的溫度高達攝氏40度。生活在城市中的狐蝠由於缺少茂密森林的保護而暴露在高溫中。

“狐蝠近期遭遇的災難是大規模的林木砍伐 。”位於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州的環保協會“荒野組織”(Wilderness Society)主任布倫南(Matt Brennan)如是說。“除了亞馬遜、剛果和婆羅洲,澳大利亞東部也已成為全球伐木的熱點。”

狐蝠緊急救援

部分澳洲城市正展開狐蝠救援行動。墨爾本東北部的雅拉市在大量狐蝠棲息的雅拉河畔裝置了灑水系統,幫助狐蝠降溫。

新南威爾士州則在地方政府的協助下在悉尼帕拉瑪塔河邊種植樹木。這將成為狐蝠的新棲地並達到遮蔭效果。

這些構思雖然立意良好,但不一定能達到預期效果。皮爾森指出,灑水器會使原本就因高熱而力竭的狐蝠受到驚嚇,導致其精神更為緊繃。歸根結底,森林保護才是解決之道,為狐蝠改變城市環境只是治標不治本的做法。“雖然我們能種植樹木,為狐蝠創造更多棲息空間,但根本的問題在於氣候變遷以及持續的森林砍伐。”

與森林共依共存

狐蝠因為森林砍伐失去棲地,樹木及植物也因為狐蝠的消失而失去傳粉的重要媒介。狐蝠在吸食花蜜時會把頭伸進花朵中,幫助植物授粉;食用水果後,種子會隨著排洩物落到土壤中。雨林中的桉樹、茶樹、佛塔樹和許多樹木及灌木都能因狐蝠的存在持續繁殖。

皮爾森警告,若不采取行動防止氣候變遷並停止森林砍伐,澳大利亞的狐蝠數量將在未來10年內銳減,無法繼續在自然界中發揮其關鍵作用。

“我認為,狐蝠能在有食物和水的部分沿海地區生存,但它們將不再發揮對森林生存至關重要的傳粉者和種子傳播者的作用。”

愛與包容

環保人士皮爾森為保護狐蝠投入大量心力,他曾仔細研究過狐蝠發出的聲音。皮爾森表示,人類抱怨狐蝠吵鬧,但它們其實是非常聰明且具社交能力的物種,人類聽到的“噪音”其實是復雜的交流。

皮爾森希望,人們能不再將狐蝠視為傳播疾病的入侵者,而是認識它不凡的一面。“只有通過宣導使人們了解狐蝠對生態系統健全的重要性,我們才有可能拯救這些動物。”

如今偶爾會有對狐蝠感興趣的民眾前往格拉夫頓,觀察狐蝠夜間覓食。

當地居民泰勒表示,自從得知有不少人出於好奇從澳洲各地來到該市觀察狐蝠後,她也開始用不同的目光看待這些動物。“有些人甚至會劃船去島上看它們。我想,狐蝠確實有點可愛。”

© 2020年 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作者: Georgina Keny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