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遷衝擊野生動物數量 格陵蘭狩獵傳統步向尾聲

哈梅肯在守候多時後,終於捕到1隻海豹,他當場處理,肉品和皮毛就帶回家自用和販售。

出身因紐特原民的哈梅肯,是格陵蘭島斯科斯比松的專職獵人,他可以合法獵捕與販售野生動物,而像他這樣的專職獵人,在總人口只有350多人的斯科斯比松裡只有10個人。

因紐特專職獵人哈梅肯說:「我們獵到海豹後,我們會分切成好幾部分,一些給狗吃,我們會丟掉脂肪,因為用不到;我們會去除皮毛的脂肪,留下皮毛再轉售。」

66歲的哈梅肯是當地社區的傳奇獵人,12歲完成獵人訓練後就展開獵捕生涯。過去50多年,哈梅肯總共獵捕了319隻北極熊,還有無數的海豹和獨角鯨。

他一個人帶著一群雪地犬出征,一次出門好幾週,奔馳在冰層上,穿梭在冰河間,最高紀錄一次帶回3隻北極熊。

哈梅肯說道,「我們用魚網獵捕海豹已經很長一段時間,從我的曾祖父可能就這麼做,我們這樣的獵捕方式是好久以前流傳下來的。」

時間在斯科斯比松宛如靜止不前,好幾百年來,這裡的居民生活幾乎沒有太大變化,靠打獵維持生計,夠用夠吃就好。

然而到了這個世紀,氣候亂了套,在極圈的暖化速度比其他地區快上4倍,當地生態大失衡,野生動物數量愈來愈少。

加上融冰造成冰層愈來愈薄,過去1年四季都是獵捕季節,現在入夏之後冰層就融化,放眼望去一片汪洋,只剩冬季能出門打獵。

哈梅肯坦言,「以前我們不用擔心走到漂浮冰塊邊緣,因為冰層很厚不會破裂,你甚至可以在冰層上搭帳篷,可以到處晃,不用擔心或急著離開。每當我想到未來,我不知道以後會如何發展,我真的不知道我們的生活變成怎樣,接下來50年會發生什麼事。」

29歲的麥德森是年輕一代的專職獵人,他來自獵人世家,擁有好眼力,還有高超的狙擊技巧。200公尺外,靠1發子彈就能擊中海豹,再全速划船到海豹沉海處撈起獵物。

因紐特專職獵人麥德森表示,「我第一次打獵時,我在雪橇車上獵到極地麝牛,從那時開始,我就能自己學習狩獵技巧。我從孩提時代就開始打獵,我在獵人族群中成長,我想成為像他們一樣的獵人。」

麥德森說起實現獵人夢的過往意猶未盡,然而提到環境劇變造成野生動物銳減,加上2005年後政府開始實施獵捕配額制,1年只能獵捕35隻北極熊的政策,麥德森對於獵人面臨的困境相當無奈。

因紐特專職獵人麥德直言,「因為現在樣樣貴,每樣東西價格變高,現在也沒多少東西可以獵捕,這個季節已經沒有北極熊可捕,只能靠海豹維生。」

已經有1個兒子的麥德森說,已經無法想像讓孩子傳承狩獵事業,希望他多受點教育,另謀自己的生路。文明生活引發氣候變遷,摧毀的不只是自然環境,連人類自己的傳統文化也無法倖免。

更多公視新聞網報導
未經同意亂放生 農委會提修法重懲
巴西全球最大濕地野火 約23個台灣面積
友善耕作助野生動物出沒 特生中心設自動錄音機調查種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