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遷 環團學界:須與現有行政體系配套

總統府19日舉行就職滿月記者會,賴清德總統(中)針對核三延役、四接改建等能源議題表示,這些需要透過未來成立的委員會好好溝通。(杜宜諳攝)
總統府19日舉行就職滿月記者會,賴清德總統(中)針對核三延役、四接改建等能源議題表示,這些需要透過未來成立的委員會好好溝通。(杜宜諳攝)

賴清德總統19日表示,四接及核電廠延役問題,可在將成立的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共同討論溝通,外界擔心恐重演行政權介入專業審查的「三接換深澳」。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專職律師蔡雅瀅就說,不希望故技重施讓民眾只能在天然氣或核電廠二選一;學界則提醒委員會應與現有行政體系之間有配套和區隔。

環境權保障基金會研究員林彥廷表示,蔡英文任內許多氣候政策也是在總統府宣誓後,行政院才有後續搭配,先前修正《氣候變遷因應法》時就疾呼應設立氣候會報辦公室整合協調,對於成立總統府層級的委員會樂觀看待,但依氣候變遷因應法規定,最高討論機關仍為行政院永續會,建議仍應修法對應。

台大助理教授趙家緯也對成立委員會讓各部會能夠更積極投入表達樂觀態度,但認為目前賴總統提的委員會重點討論議案如公正轉型、能源轉型等,各部會早就有相關委員會,如國發會公正轉型委員會,政院能源及減碳辦公室等,應與現行體系有配套。

對於四接議題,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召集人王醒之表示,樂見賴總統願意透過委員會加強對話、凝聚社會共識,尤其四接問題可以留到委員會討論,更讓人感到新政府意圖從過去「一意孤行」轉變為理性的「社會溝通」。

不過,這是否為兩手策略仍待檢驗,而最佳指標就是7月底、8月初針對協和四接的環評專案小組審查會議。王醒之強調,四接不只是能源轉型議題或地方議題,而是同時橫跨即將成立的3個委員會,他呼籲召集人賴清德,除加速進行更高位的政策盤點外,應先暫緩四接環評送審,以免治絲益棼,未來更難以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