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球風波持續、武漢醫保抗議、香港《給十九歲的我》風波和本周更多重要故事

華盛頓中國駐美國大使館外示威者飄起白色大型氣球(15/2/2023)
2月15日,一群宗教人士到位於華盛頓的中國駐美國大使館外放飛白色氣球,抗議中國氣球飛行至美國。

來到2023年2月中旬,中美兩國繼續因為「氣球」爭議和台灣軍售爭吵。美國與加拿大再擊落其他不明飛行物體;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表明不會為一周前擊落一個「中國間諜氣球」道歉。中國宣佈制裁美國知名軍工與航空企業,原因是它們參與了對台軍售。

湖北武漢爆發老人示威,反對地方政府的醫療保險改革。與此同時,金融界傳出消息,稱中國可能將在今年公布漸進式延遲退休方案。

在香港,一家中學委託已是知名電影導演的校友,花費十年拍攝的紀錄片,引發社會連串爭議。

剛剛過去的一周,BBC中文以上新聞內容受到讀者的關注。如果你錯過了它們,我們帶你一一回顧。


1. 中美氣球爭端持續,北京制裁美國軍工巨頭

弗吉尼亞州美軍小溪—故事堡聯合遠征基地內海軍士兵在整理被擊落氣球殘骸(10/2/2023)
官員描述之前在南卡羅來納州上空被擊落的中國氣球有3輛公共汽車加起來那麼大。

美國與加拿大上周末再擊落不明飛行物體之後,美國總統拜登星期四(2月16日)表示,他不會為在美國海岸上空擊落的「中國間諜氣球」道歉,更希望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話,直接從他口中討個說法。

拜登說:「我期待與習主席交談,我希望我們能查清這件事的真相。」

美加兩國迄今已擊落四枚不明飛行物體,北京早些時候指責美國 「反應過度」。

而就在美國商務部在上周宣佈制裁六家與「中國氣球」相關的實體(其中一為研究單位)之後,中國商務部星期四將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Lockheed Martin Corp;又譯洛歇·馬丁公司)和雷神導彈與防務公司(Raytheon Missiles & Defense)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兩家公司被禁止向中國出口貨物或進行新的投資,也禁止上述企業高級管理人員入境。

分析人士認為,中國制裁美國最大的兩家防務承包商,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象徵性姿態,在氣球事件後,兩國經貿上的緊張關係持續加劇。

2. 武漢醫保抗議再次上演 中國延遲退休年齡政策呼之欲出?

2019年11月,新冠病毒病(COVID-19)在湖北武漢出現。這個中國中部城市近期再次成為媒體焦點。

數百名老年人星期三(15日)在中山公園大門附近聚集,抗議地方當局推行的醫療保險改革計劃。 該計劃下,該計劃下,每月直接劃入投保職工個人賬戶的資金減少。影片顯示,大批身穿制服的警察被部署到現場。

武漢市政府沒有回應BBC的置評請求。

另一方面,中國互聯網上流傳中信證券的一則研究報告,其中稱中國可能將在今年公布漸進式延遲退休方案,到2055年前後實現65歲男女同齡退休,傳言在社交媒體引爆輿論。

網上評論幾乎是一邊倒地反對和擔憂,不少人抱怨退休延遲損害了自己的利益。但有專家分析稱,改革勢在必行且宜早遲不宜。

3. 《給十九歲的我》——如何變成香港的公共事件

香港紀錄片《給十九歲的我》因拍攝倫理風波引發巨大爭議,持續佔據輿論焦點。

《給十九歲的我》由72歲的知名導演張婉婷執導,受其中學母校——老牌名校英華女學校——委託拍攝,原意是記錄校舍遷址的變化,為重建工作籌款,後來演變成一部以該校六名千禧年代出生、背景各異的女學生為主軸的人物紀錄片。

這部花費十年製作,本來大獲好評的影片,因片中主人翁公開控訴校方和片方不尊重學生私隱,在拍攝及公映問題上對她們進行誤導和施壓,引起輿論大嘩,最終暫停公演。

事件暴露了權力不對等和倫理問題,也意外地成為港人在當前政治氣氛下的情感投射。BBC中文訪問多名紀錄片導演及學者,梳理出五個引人思考的問題。

4. 中國三年疫情後的「防疫賬本」與維穩管控

北京一位老人在菜市場內戴著口罩選購青菜(10/2/2023)
三年疫情為中國各級政府帶來龐大開銷,也為無數染疫死者家屬帶來難以磨滅的傷痛。

核酸費用、大白工資、方艙建設……過去一年高強度「動態清零」的防疫措施都由財政買單,歲末年初,中國多個省份公布去年財政支出情況,揭示了這個答案。

從各省的情況可以粗略歸納出,根據各地疫情嚴重情況不同,各地防疫投入大致在財政總支出的2%-6%之間。防疫支出的這部分增量是往年財政安排中沒有的,同時中國政府為了刺激經濟而減稅減費,使各地財政收入減少,「一增一減」下,使地方政府財政吃緊。

政府財政吃緊,一些個人也因為疫情而生活得充滿壓迫。

2020年2月6日,武漢人楊敏24歲的女兒雨曦在隔離病房中告別塵世。自從向媒體講述女兒死於新冠以來,楊敏稱自己一直受到嚴密監視,因為她曾經在街頭抗議,並試圖對政府提起訴訟。

隨著中國多數地區開始拋下疫情,試圖往前邁進。楊敏卻告訴BBC,她的生活無法繼續往前走下去。

但她告訴記者,在為女兒找到 「公道」之前,她不會停止行動。

5. 土耳其敘利亞地震中浮現的高科技騙局

安全專家警告,騙徒正利用土耳其和敘利亞大地震之機,試圖誘導民眾向偽冒賑災活動捐款。

這些騙局聲稱在給倖存者籌款。這場造成4萬多人死亡的災難發生後,倖存者失去了保暖和飲水供應。

騙徒並未將其所得用於幫助有需要人員,反之將捐款從真正的慈善事業引流到他們自己的PayPal賬戶與加密貨幣錢包。

BBC全球惡意信息調查組找到了騙徒主要採用的手段,還有你能用來在捐款前先行核查真偽的工具。

6. 伊朗總統萊希訪華:一個與西方為敵的聯盟在加速形成?

2月14日,伊朗總統萊希訪問中國,並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談。

這次訪問備受國際社會的關注。俄烏爆發戰爭,伊朗核協議破裂,中伊兩國與西方國家的關係急轉直下,中國在經貿、科技領域與美國摩擦不斷,西方觀察者形成一種印象,「俄—中—伊朗」在加速形成一個與西方為敵的聯盟。

過去幾個月來,從G20到中東之行,再到與各國領袖頻繁會談,中國似乎在外交策略做出一些調整,試圖更平衡,而避免被視為對抗西方的聯盟成員。

這種變化會給中國利益,乃至世界局勢帶來哪些影響?BBC中文梳理了近期相關外交動態和專家觀點。

https://www.instagram.com/p/CorSb2BvqNl/

您也許還會對本周的這些故事感興趣:

https://twitter.com/bbcchinese/status/1625664829166964736

https://www.instagram.com/p/CopVHRePOF0/

https://www.instagram.com/p/CoomjwLNo0q/

https://www.instagram.com/p/CowYwa_t_hE/

https://twitter.com/bbcchinese/status/1626416419024912385

https://twitter.com/bbcchinese/status/1625827547207331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