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專家稱梅雨季結束 累積雨量史上第8少

艷陽高照,受西南風沉降影響,氣象署發布高溫資訊,18日台東為橙色燈號,有焚風發生機率,也會是當地連續第8天,高溫突破36度,而受到位於台灣北部的鋒面影響,午後西半部、東部地區及其他山區有雷陣雨,大臺北、東北部地區及中部以北山區雨勢會較大。

氣象署簡任技正伍婉華表示,「下午在大台北地區、東北部地區和中部以北山區會有局部性的大雨,從週三、週四及週五以後,北方的梅雨鋒面會稍微遠離一些些,在週五開始就會受到太平洋高壓影響天氣。」

入夜後水氣收乾,接下來一週各地將轉為高溫悶熱天氣,隨著太平洋高壓建立,鋒面不易接近台灣,逐漸轉為典型夏季天氣型態。

氣象署統計,今年5月進入梅雨季以來,11測站累積雨量 231.4毫米,僅有歷年平均值的6成,目前排名「史上第八少」,而「雨日」也較平均值的22天少,氣象專家分析,短期資料顯示,在7月5日前降雨訊號都偏弱,而7月中旬開始環境開始利颱風生成。

防災工程顧問公司總監賈新興指出,「7月到12月平均差不多19到23個颱風生成,現在我判斷下半年颱風數目可能比平均數目少一點,我現在看起來差不多17到21個。」

台灣梅雨季進入尾聲,但專家也提醒,隨著梅雨鋒面移動到日本九州地區,將帶來可觀降雨,若有計畫出國的民眾,要多加留意最新的天氣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