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局另類文史科普 孔子在世曾經歷3次地震

(中央社記者張風台北28日電)今天是教師節,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在臉書發文指出,根據歷史記載,孔子在世時曾經歷過3次地震。現代的地震研究可從斷層的剖面來看古地震遺痕跡,推估出可能的頻率和規模。

今天是928教師節,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在「報地震 - 中央氣象局」臉書以「孔子當年,有沒有經歷過地震」為題發文,以文史科普祝福老師們教師節快樂。

氣象局指出,孔夫子出生於春秋魯襄公22年,逝世於魯哀公16年,享壽約71歲左右;翻閱「左傳」後,發現孔夫子在世的這段期間,有明確記載3次地震紀錄,分別在魯昭公19年、 23年與魯哀公3年時。

氣象局提到,可惜的是,這3次地震都只有簡單的「地震」兩個字,沒有更多文字來描述這些地震的影響範圍與災情,也無從得知孔夫子是否因此「花容失色」了。

氣象局另外舉例,由於大地震通常會引起嚴重的災害,損害國家與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天有異象」也與國家運勢、王室興衰或吉凶占卜有關,因此常常會被記錄在神話、廟誌或是史書裡面。

氣象局進一步說明,一般而言,如果想要了解古地震,最直接、有效的方式是現場挖槽溝,從斷層的剖面來看古地震遺留下來的痕跡,並推估出可能的頻率和規模。

例如研究車籠埔斷層的槽溝和鑽井計畫中,地球科學家就非常仔細的針對不同地層進行定年,了解各個地層的形成年代,並推斷出斷層的滑移速度、古地震的發生時間。(編輯:陳清芳)11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