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會改組服務效率變差 綠委怒轟陳吉仲外行

民進黨立委黃世杰(右)質詢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左)。(取自國會頻道)
民進黨立委黃世杰(右)質詢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左)。(取自國會頻道)

立法院2020年三讀通過《農田水利法》將水利會收歸國有,今年8月大法官宣告合憲。民進黨立委黃世杰今天在立法院院會質詢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認為農委會很多事都沒準備好,把官僚心態帶進水利會,讓服務效率變差,讓本來不會淹水的地方淹水;也對於陳吉仲對桃園埤塘的理解怒批「不要講這種外行話!」

黃世杰指出,水利會原本的小組制度下,小給水路都是小組自治,各小組的公款可以雇工,改制之後,都照官僚體系走,工程都是統包出去,開口合約,農民反映根本等不到人來清水溝,近期宜蘭水閘門的問題,桃園也發生過,過去很多制度有它的彈性、迅速優秀的地方,不要因為改制之後,公家機關的官僚心態讓水利會服務效率變差,讓本來不會淹水的地方淹水。

陳吉仲表示,改制後效率是有提升的,小組長也是一直有在運作。黃世杰則反駁,很多農民都在反應,小組雖然有在運作,「但人員有時候難免會受到干擾」,改制之後照理要變更好,但從改制前跟改制後,相關執行數的資料一比對,看有沒有接起來就知道,農委會應該回去檢討。

黃世杰接著提到農委會聲稱歷經大旱之後重新發現埤塘功能,提出構想要清淤圳深,增加農業用儲水,減輕石門水庫壓力,但是從審計部報告看來,桃園總共681口埤塘,農委會110年跟111年,兩個水利會各做一口,112年總共加起來也才3口,「真看不出來有在做整體規劃」,農委會回覆還稱要向國發會爭取重大建設計畫,代表根本沒編相關預算。

陳吉仲說,去年跟前年面臨百年大旱,埤塘讓桃園本來預計停灌的水稻田可以恢復,埤塘扮演了這樣的功能。

黃世杰直斥「不要講這種外行話」,桃園的灌溉,水從大圳下來,是先進埤塘才到田裡,停灌的話,埤塘的水要拿來幹嘛?看得出來農委會根本沒有計畫,包括多久以前就多次提醒農委會改制後對於佔用民地部分是要租用還是徵收都要預先準備,要做全面盤點,沒有用到的也要還地於民,但農委會都沒有好好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