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彩藝術》跨世代聯展 臺灣創作發展縮影

記者黃朝琴/臺北報導

國立國父紀念館《水彩藝術》聯展即起博愛藝廊登場,這場水彩展盛會精選93位水彩名家、美術系師生93件跨世代精彩創作,年齡層涵蓋20歲至80歲,臺灣水彩畫長、中、青3個世代精英齊聚一堂,包括臺灣水彩書協會會員51人、臺師大美術系14位教授及28位大學碩博士生作品,可謂臺灣當代水彩畫發展的縮影,具有藝術傳承及推廣教育的雙重意義。

水彩創作在臺灣一直有極為重要的地位,臺灣水彩畫協會與臺師大皆扮演著培育與推廣的重要角色。國館研究員高平洲表示,水彩藝術是一個非常平易近人的藝術表現,在美術教育啟蒙工具中,除了鉛筆、蠟筆,水彩是最容易入門的創作方式,同時表現方式也十分多元,如欲追求水彩畫的極致表現,更需紮實的基本訓練。

臺灣水彩畫協會成立於1970年,是臺灣最早成立的民間水彩社團,在歷屆理事長辛勤耕耘及推廣教育,水彩畫已在臺灣蓬勃發展。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國內是首屈一指高等藝術教育殿堂,在藝術領域方面不僅有非常優秀的師資及團隊,自創系以來培育眾多藝術人才,近幾年更是新銳輩出。

臺師大美術系系主任孫翼華表示,日治時期石川欽一郎鼓勵學生以水彩描繪臺灣風景,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的馬白水教授、李焜培教授、劉文瑋教授,都對水彩發展有深厚貢獻。七O年代是「水彩畫的黃金時期」,同時「臺灣水彩畫協會」的成立,更發揮積極推廣的功能,給予臺灣水彩畫教育的發展平臺。

臺灣水彩畫協會理事長黃進龍表示,石川欽一郎、馬白水兩個創作系統,影響臺灣水彩藝術發展超過100年,臺師大美術系更延續這項水彩畫傳承,在年輕學子創作發揚光大,臺灣水彩藝術在世界藝術發展具備競爭力,新生代承襲水彩界前輩,持續推展水彩藝術。

「臺灣水彩畫協會」原名「臺灣省水彩畫協會」,民國59年春天成立迄今53年,是臺灣歷史最悠久的水彩藝術團體,歷經施翠峰、賴武雄、王志誠及林仁傑等幾位前理事長的領導,水彩藝術推廣績效卓著。臺師大美術學系是臺灣美術發展的發祥地與藝術養成的搖籃,培育藝術創作人才,提高臺灣藝術在國際能見度與地位。

國父紀念館《水彩藝術》聯展,精選臺灣長、中、青3個世代水彩畫精英創作。(國父紀念館提供)

國父紀念館《水彩藝術》聯展,精選93位水彩名家、美術系師生93件創作。(國父紀念館提供)

黃進龍《人體習作》。(國父紀念館提供)

郭宗正《書法豪放女》。(國父紀念館提供)

蘇憲法《雨後臺北》。(國父紀念館提供)

林仁傑《Bloomington的假日花市北》。(國父紀念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