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氣內結悸動不安 用五苓散治療

中醫認為,改善水氣內結,可用五苓散治療。中醫師羅明宇指出,當病患心下悸動不安,舌質偏紅、苔薄黃時,可以該方為主方。 中醫師羅明宇在一場研討會中指出,五苓散用於改善心下痞滿(堵住的感覺),有助去除悶塞的感受,這類病患有時感覺腹中有水聲。五苓散主要能「健脾利濕」,其中的茯苓、白朮還能健脾胃。 許多民眾常自覺身體浮腫,希望藉由中藥改善。中醫師指出,中藥方劑如五苓散就有助調節水分代謝,但較無利尿劑的副作用。儘管五苓散並非利尿專用藥,但中醫指出,五苓散確能健脾利水,改善消化功能與體內水代謝異常,對煩燥、頭痛、腹痛、發熱、脈浮數等症亦有效。 該方消水腫,舉凡水溼內停所致水腫身重、小便不利,皆可使用,臨床上用於感冒有微熱、口渴、眩暈、小便不利等,對於急慢性腎炎、肝炎、膀恍炎、急性腸胃炎、水瀉、水腫或腹部手術後排尿困難均有效。醫師指出,當出現組織積水;除了現代醫學的引流法外,可考慮搭配中醫方劑治療。 痰熱內結,氣機阻滯不暢,可用小陷胸湯。中醫師羅明宇指出,這類患者按壓胃脘,出現疼痛,也會有悶脹感受,可能有飲食不佳的表現。 羅明宇表示,痰熱內結病患多有舌質紅、苔黃略膩的現象,既然痰熱內結,需要清熱燥濕、化痰,但要化痰不能單用清熱藥,還需搭配辛溫藥,才能使之通暢。小陷胸湯劑有清熱,也有辛溫藥。 另愛吃肥甘厚膩或濫用滋補品的肝病患者容易出現痰熱內擾型的體質。這類患者飲食不節制、宿食停滯,久而久之出現痰熱。針對痰熱內擾,具體處方需視個別狀況而定。總之代謝物囤積,容易造成中醫稱的血瘀、痰濁與氣鬱問題。 有些痰熱內擾者,可用清痰化熱、安神的方藥,如溫膽湯。胃氣失和者,可用健脾和胃的方藥,如半夏瀉心湯。陰虛火旺問題,可用滋陰降火、安神的中藥,如六味地黃丸等。 其它如心臟問題中的瘀痰互結型常見胸痛胸悶,氣喘不能平躺,咳嗽多痰,尿少浮腫,腹脹便乾,舌紫暗或暗紅、苔膩,脈滑或弦滑。複方多用小陷胸湯加上活血化瘀藥方加減。 羅明宇另指出,豬苓有顯著的利水氣作用,在現代來看其具利尿、保肝作用,同時藥理上也具抗腫瘤效益,能抑制腎小管重吸收。如果屬濕熱下注型體質,中醫臨床常用含有豬苓的豬苓湯加減方治療,其滋陰、清熱利水效用對泌尿疾病常有一定成效。 腎臟病的發生有許多不同的原因,有些是急性,有些則是慢性,醫師指出,常見的有慢性腎絲球腎炎、慢性腎盂炎、多囊性腎病等。常見的腎病慢性腎絲球腎炎,主要因為腎小球因為長期病變,以致失去功能。慢性腎盂炎為長期再發性細菌感染,以致腎臟發生纖維化萎縮失去功能,有時併發尿路感染。慢性病長期不受控制除使腎臟的微小管硬化受損,最後整個腎臟可能毀壞。比較少見的是多囊性腎病是遺傳性疾病,兩側腎臟完全被沒有功能的許多水囊所取代。 去濕化痰的藥物尚有許多可供選擇,如果是清熱利濕可用茵陳、金錢草等;淡滲利濕可用茯苓、澤瀉、豬苓、生薏仁;需要健脾又利濕就可用白朮、蓮子肉等等。也有患者表現頭暈目眩、耳鳴健忘、腰膝酸軟、以及五心煩熱、臉紅盜汗、舌紅少苔、脈像呈現細數、失眠多夢的現象,這在中醫稱「肝腎陰虛」兼有溼熱,另也有體型偏瘦、頭暈、乏力舌淡苔白的患者,腹脹兼下肢浮腫、尿少,最後以真武湯加味後得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