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電師傅一技在身 學徒難覓人才斷層

您曾有過急需水電師傅協助,卻請不到人,或是工資比材料錢還貴的經驗?目前像是水電、裝潢、板模、木工,這些基層專業人員的確面臨人才斷層。主要原因是升學主義掛帥、工作辛苦,而且得從學徒做起,就算薪水可能超過上班族,年輕人投入的意願也不高。

曾建智,傳承年輕夥伴技術訣竅,他從事20多年水電工程,當老闆之後坦言,找員工真難。

水電師傅 曾建智:「(公司)半年至一年,都招募不到新血。」

另一位是科班畢業的水電師傅,曾光山,在北投社區大學居家水電維修班擔任老師,教民眾學會DIY,可見基層師傅有多缺人。

水電師傅 曾光山:「木工、水泥工,那些我們都是一樣,都會遇到現在就是,會有一個(人力)斷層。」

工作辛苦、環境不佳,伴隨危險性,但收入可能高過上班族,師傅級每日工資2300至3000元,學徒、半技師1200至2000元。但晉升師傅,還得考取甲、乙、丙級證照。

水電師傅 曾建智:「要操作很多東西,都需要有證照,都要去受訓,都要去考試,(可能是)讓人卻步的原因之一。」

受訓、考照,累積現場經驗,2至3年才能出師。或許有人問,難道連技術高中的畢業生都不願投入?

水電師傅 曾光山:「我(電工科)的同學,大概30個同學,我知道出來做水電的 大概只有2個,那一些同學他們就去二專,去大專讀書之後,他們出來之後就變成是工程師,在(社會價值)認知上來講的話,還是會有差異性。」

升學,依舊是社會價值主流。2018年,技術高中學生人數呈現少於普通高中的黃金交叉,就算少子化影響,106至111學年度,普高學生少了3.1萬人,但技高卻足足掉了9.1萬人,讓師傅缺工雪上加霜。不過,深入探究,其實反映了技術價值在台灣不被重視。

北投社大總務資訊主任 李鎮安:「(網路搜尋)打水電行,就可以找到非常多的水電行的店家,(修水電)工錢比料錢還要貴,這樣你能接受嗎?」

水電師傅 曾光山:「家庭那一些(工程),你叫的水電工(一天)如果沒有2500到3000元的時候,一般來講,我們就是不太會排那個工作。」

北投社大總務資訊主任 李鎮安:「專業的執照,那是跟居住安全有關的東西, 台灣人應該要有尊重專業的素養。」

尊重技術價值,改善工作環境,提高薪資福利,讓更多人才願意投入,是解決師傅缺工不可或缺的條件。

更多 大愛新聞 報導:
新北雙和驗血建檔 青年解鎖人生成就
走下舞台身說法 唐美雲分享志工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