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放棄的過動奧運金牌 費爾普斯

歷經酒駕醜聞、短暫退休後, 美國知名泳將麥可.費爾普斯(Michael Phelps)二○一六年里約奧運以三十一歲高齡復出,在多項游泳項目再度奪金,成為奧運史上奪金數最高的選手。費爾普斯九歲時被醫生判定為過動,面對這殘酷的事實,他的母親是用什麼方法,幫助他成為今日叱吒世界泳壇的健將?

◎ 加入領客體育粉絲專頁,設定「搶先看」掌握最新體育資訊!

二○○八年八月十四日,北京奧運水立方體育館正進行男子二百公尺蝶式決賽,美國名將麥可.費爾普斯(Michael Phelps)在最後一百公尺蛙鏡不慎進水,眼前霧茫茫一片,他居然還能率先觸壁,搶下第一。最後,當時二十三歲的費爾普斯在奧運中一共奪下八面金牌、刷新八項世界紀錄,成為京奧最不可思議的驚嘆號! 爾後,歷經一些事件,二○一六年費爾普斯以三十一歲之姿再次出發,參賽里約奧運游泳項目,並奪得多項金牌。

媽媽和姊姊 從沒放棄過他

叱吒泳壇的費爾普斯每每在奪下金牌後,都會深情望向看臺上的媽媽和姊姊,因為她們不曾放棄十四年前那個讓人頭痛不已的過動兒,才造就今日的他。

在費爾普斯八歲、尚未被診斷出患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之際,母親黛比與先生離異,獨力撫養三個兒女。她回憶小時候,費爾普斯整天不是騎車繞圈圈,就是掛在單槓上像小猴子爬,體力過人,「要是我不加制止的話,他大概可以玩二十四小時。」等費爾普斯上幼稚園和小學,黛比常接到老師關切電話,說費爾普斯在學校沒一刻坐得住,老愛搶同學作業本,使勁對同學傻笑、用手肘推人想引人注意,讓老師大傷腦筋。

有次同學在校車上取笑他的大耳朵,費爾普斯出手打人,因此被禁坐校車好幾天。黛比起初不以為意,「小男孩嘛,總是精力充沛。」直到費爾普斯九歲那年,正式被診斷出患有ADHD,她的人生遭受重重一擊。費爾普斯的小學老師曾對黛比說,「這件事麥可做不來!」她腦中只有一股想證明所有人都錯了的衝動。

用創意 引導他投入喜歡的事

黛比帶費爾普斯積極尋求醫療協助,因此他開始在上學日服用中樞神經興奮劑利他能(Ritalin),幫助他上課時專注;週末或假日就不吃,由黛比全心全意陪他做行為矯正治療。經由黛比努力不懈的學習,尋求專業建議,她知道ADHD的孩子需要的絕不只是藥物控制,還得為他量身打造一套生活作息,用創意引導他認真投入自己喜歡的事,從中挑戰自己、建立自信與勇氣。她堅信,只要和兒子一起努力,就能完成任何他想做的事。

黛比是個相當懂得運用策略和創意的過動兒母親。她觀察到,兒子在校成績平平,然而體育項目和需要動手做的科學實驗課卻表現優異,因此當兒子抱怨不想念書、討厭算數學時,她拿報紙的運動版或找運動相關書籍給兒子看,拜託代數家教把運動元素融入教學裡,比如問他,「假使每秒可游三公尺,游完五百公尺要花多久時間?」來引導他算數學。課外時間黛比帶費爾普斯嘗試各項運動,包括打籃球、曲棍球和游泳。費爾普斯那時天天拿著曲棍球桿跑來跑去,黛比一度以為他會從此愛上曲棍球,「但他一打球就滿場飛,停不下來,顯然不太適合。」

運動細胞 遺傳自警察父親

在費爾普斯被診斷患有ADHD之前,他的兩位姊姊早就展現游泳天分,當時十五歲的二姊惠特妮已是全美分齡蝶式冠軍,長泳健將的大姊希拉蕊則曾說,﹁費爾普斯剛開始學游泳時,說他不要把臉弄溼,所以媽媽請指導員先教他仰式。﹂費爾普斯似乎遺傳了警察父親的運動細胞,無論仰式、自由式或蝶式,沒一樣不拿手,參加比賽頻頻拿獎。而且為了上場比賽那三、四分鐘,他可以乖乖坐著等上四小時,展現了驚人的專注力。

就在此時,十歲的費爾普斯開始厭倦每天中午必須到保健室報到吃藥的例行公事,這種「異於常人」的感覺讓他很不自在,於是向媽媽提出停藥要求。黛比心中雖有百般疑慮與不安,但在請教醫師意見後,她卻轉為支持並相信費爾普斯的決定,讓兒子和自己站在同一陣線面對ADHD,而不只是把他當病人。兩位姊姊也和媽媽一起建立弟弟的作息表,為他的飲食把關, 儘量減少糖分的攝取,從生理和心理面給他充分關照與支持。

對抗ADHD全家齊力同心

在全家齊力對抗ADHD過程中,費爾普斯在校偏差行為仍是黛比需要面對的問題,她選擇和學校合作而非對抗的方式。老師向她反映費爾普斯上課愛亂跑、搶同學作業本,黛比請老師將兒子安排在角落位置上,授權老師管教。然而,要是遇上那種沒耐心又亂貼標籤的老師,黛比也會出言挑戰,「請告訴我,你用了哪些方法試著幫他專心?」

在費爾普斯游出興趣後,黛比帶他四處比賽,緊湊的訓練表與比賽,讓費爾普斯逐漸展現自律能力。為了最愛的游泳訓練,每天費爾普斯必須在相對短時間內完成作業,他也成為自己的時間管理決策者之一,只要他有效率完成A,就能有更多時間去做B。從他十四歲起,每週固定游泳訓練大約七十公里,從未間斷。

有一年母親節,外婆特地早起趕他去游泳,「要是不游,我怕他會生病,」外婆說。就連聖誕節起床第一件事,也是去泳池報到。平常泳訓空檔,費爾普斯生活就是觀看自己轉身的錄影帶,研究如何游得更快,不然就小睡片刻,或重複唸著亞當山德勒的電影臺詞,再單純不過。

母子之間 用獨創暗語建立互信

黛比平常會用些獨創暗語跟兒子建立互信基礎,給他充分安全感,「例如我用手比C,代表安定你的心(compose yourself),他去比賽時,我就在看臺上比C,給他打氣。」黛比有次煮飯時顯得很煩躁,費爾普斯也貼心的送了一個大C給媽媽。平常他們開車四處比賽時,黛比會找機會告訴他什麼是運動家精神,強化他的得勝決心。「不過,當其他選手在比賽空檔找時間休息時,他卻常常一個人跑回旅館房間,在床上跳個不停,直到十四歲才改掉這個習慣,」黛比說。

就算費爾普斯再怎麼喜歡游泳,也有情緒起伏的時候。他不耐煩時會把蛙鏡給扯爛,用力往池邊摔。從費爾普斯十二歲起就擔任他個人教練至今的鮑柏.包曼描述,「有時他會像小孩子一樣耍任性,不過一進入比賽狀態,他就一心只想著要贏。他的腦袋好像有個計時器,要是我告訴他前五十公尺必須在二十四秒六以內完成才可能破紀錄,計時器設定好,他就會準確的在時間內游完。」除了持續不斷的努力,包曼認為,費爾普斯過人天分是他超越常人的利器。有人形容他根本是完美的游泳機器,身上唯一不符合流體力學的就是那雙大耳朵。

把短處變長處 建立自信心

多年後的今天,黛比以無比信心和耐心,充實自我醫學常識,運用策略與創意,向費爾普斯的小學老師證明了,她兒子確實有能力專注做好一件事,那就是游泳。黛比認為,ADHD的孩子天生熱情又有創意,只要能灌輸正面的力量,找到過人長處,建立自信,點燃熱情,同時組織強而有力的家庭支援系統,與醫師和老師合作,把孩子們的短處視為長處,他們可以像一般孩子擁有偉大的夢想,並真正去實現。她說,「費爾普斯比較好運,早早就找到了自己的最愛。」不過,更幸運的是,擁有黛比這樣全心付出的母親。

本文選自親子天下《晨讀10分鐘:運動故事集》一書。本書收錄了包含運動家故事、精彩比賽與運動產業分析等的故事,讓青少年藉由閱讀本書瞭解到運動場是人生戰場的縮影,鎂光燈下傲視群倫的獎牌,背後是日以繼夜的苦練、無數汗水與血淚的堆疊。

◎ 書籍資訊:https://bit.ly/2IEpqh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