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子難!子宮內膜異位症 不孕風險高20倍

子宮內膜異位症好發於25歲至40歲之間的育齡女性,多數患者深受不孕所苦。研究指出,罹子宮內膜異位症不孕風險較常人高出20倍,可說是不孕症最常見元兇!

根據臺北醫學大學生殖醫學中心從國健署的統計資料,台灣每年因子宮內膜異位症就醫人數約9萬人,就醫人次一年高達24萬人次。醫師表示,依據統計導致女性不孕的原因,有5成左右與子宮內膜異位症有關,強調若有經痛問題服藥仍未改善、且症狀有加劇現象,應盡早就醫檢查。

藝人殷悅(Melody)年輕時因子宮內膜異位、卵巢提早衰退、兩邊卵巢都有巧克力囊腫等,醫師宣判不孕。Melody堅持求子不輕言放棄,28歲開始接受不孕治療,做過3-4次人工授孕,2次試管嬰兒。過程艱辛,長期施打排卵針做試管嬰兒,甚至在某次療程後差點因扎針處大量失血喪命。直到動過子宮內膜異位症手術後,2009年終於懷上了第一位寶寶,未滿兩年又順利懷上第二胎。

臺北醫學大學生殖醫學研究中心主任暨台灣子宮內膜異位症學會理事長曾啟瑞教授指出,子宮內膜異位症好發於25歲至40歲之間的育齡女性,多數患者深受不孕症所苦前往就診。更有研究指出,台灣、歐洲、美國、韓國…等國家約有五成左右的不孕症女性經腹腔鏡檢查發現是因子宮內膜異位症造成。

曾啟瑞說明,子宮內膜異位症主要成因是「經血逆流」導致。當經期來臨,正常的血液與內膜碎片會順著子宮頸流到陰道,順向對外排出,卻有部分血液和內膜碎片向上逆流至輸卵管流進腹腔中,這些遺留碎片生長在卵巢及腹腔各組織器官,形成子宮內膜異位症。曾啟瑞教授比喻,經血逆流導致子宮泡在經血裡,如同醃在辣醬裡的韓國泡菜一樣。

林口長庚醫院婦產部生殖內分泌科主任暨台灣子宮內膜異位症學會秘書長吳憲銘主任說明,子宮內膜異位症檢查主要透過內診、超音波、腹腔鏡、驗血方式檢測其嚴重程度,再透過手術、藥物治療或複合式治療,但無論採取哪一種治療方式,治療以減緩經期疼痛或其他因子宮內膜異位症造成的疼痛感及阻斷復發、恢復或保存生育能力為主要目標。

吳憲銘指出,過去子宮內膜異位症的藥物治療,易有胸部縮水、聲音變粗、體重增加、長痘痘、骨質疏鬆…等副作用,生活品質大受影響,造成患者中斷或放棄治療。目前台灣已核准新型口服黃體素,能顯著降低這類副作用,對子宮內膜異位症造成的疼痛反應表現良好,復發率明顯降低,停藥兩個月後可恢復排卵功能,懷孕不再是奢望。

(畢翠絲/台北報導)